善抓重大题材,足迹遍布城乡,统筹专题采访,突出精品意识,个人采编作品40多篇(次)获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中国城市党报新闻奖、广西新闻奖等省级以上奖项,先后荣获贵港市“十佳记者”、贵港市优秀新闻工作者、贵港市新时代“四力”好记者、贵港市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广西第十五届运动会和第十届残运会暨第五届特奥会宣传工作先进个人、广西希望工程30周年贡献奖等多项荣誉——深耕新闻沃土20多年,现任贵港市融媒体中心专题策划部负责人的张思,行走在浔郁大地上,践行“四力”战果丰硕,今年“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前夕获评为广西三八红旗手。
作为多年同事,记者对张思最熟悉不过。她历来一头短发,从不穿高跟鞋,遇到好题材便脚下生风。她热爱工作,孜孜以求,用心用情写好、编好每一篇稿件。以下片段,可见一斑。
饭前接任务,马上离开餐桌
“现在在哪?”
“赶紧回来。”
2023年2月10日19时许,刚匆匆赶去接待老同学到访,还没来得及跟同学寒暄,张思便接到总编室主任来电。
原来,当天由张思负责采写的贵港蓝天救援队到土耳其地震灾区救援系列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市委宣传部主要负责人要求当晚继续推出该系列报道,以满足读者对该事件的关注。
作为一名记者,张思二话不说,用茶水敬了老同学后马上赶回单位,投入紧张的采写工作。由于该系列报道采取融媒体报道、多平台发稿,她除了做好纸媒稿件采写外,还兼顾短视频的文字采写等工作,稿件最终在版面截稿前完成。
该系列报道获得2023年度中国地市报优秀新闻奖等奖项。
这样的故事在张思从事的新闻工作中不胜枚举。2018年10月28日,全国优秀志愿者、我市优秀妇女代表韦雪明赴京参加全国妇代会,因孩子尚小,不得不带上丈夫帮忙照看女儿。当晚,总编室主任一个电话打来,张思把饭碗放在一边,马上电话联系采访对象。次日,通讯《带着奶娃奶爸上北京》在一版见报。张思介绍,就此题材,她继续挖掘,形成系列报道共发稿3篇,报道因有深度有温度而获中国地市报、中国城市党报新闻奖。
一线出精品,累出高级的快乐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践行的法则。我喜欢到乡下去,好作品都取材在基层。过程很累,但写好了就如释重负,获得高级的快乐。”张思直言。
2020年春,疫情防控形势最为紧张之时,又值全国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时刻,听说平南县出台“稳农业保供应”10条措施,有效解决群众买卖难题,张思戴上口罩,驱车100多公里来到平南县。所写《广西平南县硬措施解卖难 ——农产品找到销路了》《复耕撂荒地》等6篇稿件有情节、有厚度、有高度,荣登《人民日报》以及人民日报海外版,为龚州大地脱贫攻坚提振士气。
2021年,张思策划并采写《“红色”覃塘奋力谱写绿色新篇》(通讯)、《昔日播下革命种子 今朝稻熟荷美民乐》(视频)参加全国105家地市党报联袂推出的《百年奋斗路·百城访初心——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红色百城”大型全媒体报道》,该集体作品荣获第32届中国新闻奖重大主题报道二等奖,本报也由此实现中国新闻奖零的突破。
区运会报道,让盛会走近百姓
2022年11月,贵港承办广西第十五届运动会。“当时疫情还在防控中,群众观赛有一定局限,如何让他们有‘融入感’?我想,如果在普通人群中找到他们跟运动的联系,大家就觉得‘这就是我们的运动会’。”担任重点报道工作的张思,提前在《贵港日报》策划推出“我和区运会的故事”栏目。
为了做好该栏目,张思不断寻找最佳切入点,当她得知我市广场舞运动协会正在排练区运会群众赛事活动展演节目时,马上找到负责排练的谢林静、谢佳伶、罗慧梅,深挖她们背后故事。她带上新媒体的年轻记者,精心制作栏目首篇《三个女人的‘舞’台》,在《贵港日报》、贵港新闻网推出并获“广西云”关注,首日总点击量70多万。
第一炮打响后,她又先后推出《卢赐坤:运动,让卓越公司越来越卓越》《“五百团长”黑马哥》《平南人民的大礼包》等8篇稿件,在全市引起热烈反响,其中有3篇稿件获得广西云关注,点击量都超10万+。
区运会来了!按我市宣传方案,张思承担区运会开幕之际、开幕式侧记、区运会闭幕式侧记等重点稿件。其中11月11日晚的开幕式,她提前写了一个框架,但没想到当晚到现场后,所写的框架根据实况要全部推翻。流光溢彩中万众欢腾,她抱着电脑强力镇住自己,在沸腾的场景中“静心”写作,写贵港古今,写文化与城市魅力,呈现特稿的精彩。“当天下午5点仅吃了一点盒饭,到深夜零点后才得交稿。”张思说。
接下来的比赛,竞技体育项目共设大项31个、小项817个,为将精彩的比赛更好呈现给读者,她和采访团队每天在各项目中穿行,捕捉精彩瞬间,从区运会开幕至当月23日闭幕,她负责策划推出9个图文并茂的区运会专版,反响热烈。每天,都有很多市民在街道上的《贵港日报》阅报栏前品读欣赏。读者王谷说:“这些专版的图片很美,文字很简洁,我们喜欢,因为就像到了现场。”
作者:张日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