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新闻网

logo
学习强国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要闻 > 正文

港北区:持续为基层减负让群众受惠受益

2024-07-16   来源:贵港新闻网-贵港日报  

港北讯 “现在每条村道都装上了路灯,晚上出行不用带手电筒,心里也踏实。”“今年屯里新建篮球场,我们又多了一个运动场所。”“村民更团结了,齐心协力建设家乡。”……说起村里的新变化,近日,港北区中里乡六台村村民你一言、我一语,赞不绝口。

这些新气象得益于港北区持之以恒抓减负、为基层松绑增效。六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廖广素坦言,以前,会议多、报表多、工作群多,让人应接不暇;现在会议少、检查少、群组少,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回应群众诉求,为群众多办些实事,忙得有成就感。

近年来,港北区将为基层减负贯穿融入全区工作落实的各方面、全过程,通过减会议、减文件、减督查、减牌子、减群组“五减”措施,为基层真减负、减真负,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安心干事,凝心聚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在港北区大圩镇永福村党群服务中心,大门外墙挂着村党总支部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4块牌子,群众办事直接到大厅就可办理。永福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坚说,之前村委会每间办公室都挂着几个牌子,现清理了各类牌匾10多块,解散了20多个微信群,保留了3个工作群,村级事务清单化,村干部的担子轻了不少,能腾出更多时间用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上。“永福村建成了集科研、开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食用菌产业链,成功打造自主品牌‘福芝茗’,今年计划种植灵芝2万棒,预计收益5万元以上。”陈坚说。

减负,不减责任和担当。今年初,港北区根竹镇江口村“两委”干部到外地考察项目,寻找适合本村发展的产业。几番考察后,村“两委”干部找到了商机,在港北区率先利用闲置集体房屋资源和村集体资金创办制衣厂,开展来料加工。江口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黄逢江介绍,制衣厂带动周边20多名村民就业,实行计件工资,干得多挣得多。“制衣厂订单稳定,预计今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5万元,比去年增收3万多元。”

为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港北区坚持“减”与“赋”并举,“减负”与“增效”互融,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让村(社区)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用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为群众多办实事、多办好事。

“楼房地面裂缝漏水,住在楼上楼下的都有责任,应该共同承担费用。”近日,港北区荷城街道荷城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彭少敏和网格员再次来到居民家调解邻里纠纷。经调解,住户同意各承担一半的维修费用。

荷城社区在23个居民小区中建立了315个微网格,选聘网格员1332人,引导1969名党员、志愿者积极参与城市小区治理。彭少敏表示,有了这些力量加入,减轻了社区干部压力,仅上半年社区便为居民办好事实事40多件,群众满意度有效提高。

今年以来,港北区将辖区划为7153个网格,配备“六长两员”7493人,带动各类社会组织、志愿者等2978人参与网格管理,形成了“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在格中、事在格上、格事尽知、事在格了”的网格管理体系。上半年,已为群众解决难题2000多件,全面提高网格服务管理综合质效,实现“格事尽知,事在格了”。

作者:陆宏夏 徐英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