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眼: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于4月28日(星期五)16:00,在广西新闻发布厅举行“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五个更大’重要要求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九场,邀请贵港市委副书记、市长朱会东,贵港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市委新闻发言人黄锦锋,贵港市副市长、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周春涌,介绍加快建成珠江—西江经济带和平陆运河经济带现代化核心港口城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城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副主任韦翔主持。
“加快建成珠江—西江经济带和平陆运河经济带现代化核心港口城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城”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3年4月28日(星期五)16:00
地点:南宁市民族大道112号广西新闻发布厅
出席人员:
朱会东 贵港市委副书记、市长
黄锦锋 贵港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市委新闻发言人
周春涌 贵港市副市长,市政府新闻发言人
主持人:
韦 翔 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副主任
16:01
韦 翔:
女士们、先生们:
欢迎出席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新闻发布会。今天下午我们举行的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五个更大’重要要求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九场,发布主题是“加快建成珠江—西江经济带和平陆运河经济带现代化核心港口城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城”。
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贵港市委副书记、市长朱会东先生,请他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贵港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市委新闻发言人黄锦锋先生;贵港市副市长,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周春涌先生。首先请朱会东先生作介绍。
16:02
朱会东: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感谢大家参加新闻发布会!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贵港发展的关心和支持!现在,我向大家介绍贵港有关情况。
2019年5月,自治区将贵港定位为广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城;2021年11月,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支持贵港建设港产城融合先行试验区;今年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支持贵港打造区域中心城市;平陆运河经济带总体规划将贵港纳入核心区,提出支持贵港打造平陆运河经济带衔接珠江—西江经济带的重要枢纽。贵港拥有大江大河大港口,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港口经济有条件、有基础、有潜力。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五个更大”重要要求、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围绕加快建成珠西经济带和平陆运河经济带现代化核心港口城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城目标,重实效、强实干、抓落实,深入实施“五大战略”,纵深推进“五大振兴”,着力推动贵港高质量发展。2022年,全市经济运行稳中提质、稳中向好,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2%,高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
一是做足港口文章。就贵港而言,港口是城市和产业发展的基石。我们围绕建设“四个一流港口”目标(一流的设施、一流的技术、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务),深入开展港口建设大会战,拓航道、建码头、提运力,加快推进港口现代化、专业化、智能化建设。目前全市有码头泊位99个,拥有内河货运船舶4558艘,运力1177.2万载重吨,船舶运力占广西船舶总运力58.8%,开通至香港、广州、深圳、珠海等地集装箱班轮航线7条。贵港港2020年货物吞吐量突破1亿吨,成为珠江水系内河首个亿吨大港,吞吐量一直居珠江水系内河港口第一。随着平陆运河开工建设,贵港将迎来出海“双通道”,贵港港将成为北部湾港口的重要供给港、江铁海物流集散中心以及东融粤港澳大湾区的大后方。
二是做强港口产业。就贵港而言,产业是港口和城市发展的支撑。我们聚焦提质增效,盯住一产、托住二产、稳住三产,着力谋产业、抓产业、强产业。2022年粮食产量149.3万吨,连续4年稳定增长;尤其是我们围绕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持续开展农业产业招商,引进了种养和农产品精深加工标杆项目56个,扩大了生猪、鸡鸭、牛羊、水产和水果、蔬菜等“四荤两素”产业规模。工业方面,充分发挥矿产资源丰富、木业相对集聚、人力资源丰富、内河运输便利等比较优势,突出发展木业、化工、纺织服装、农产品加工、新能源、电动车等产业。三产方面,着力扩内需促消费,提高三产的贡献率,特别是我们聚焦“运动之城、休闲之都、秦汉古郡、千年荷城”,大力发展文旅产业,加快旅游营地建设,打造自治区级旅游营地9个,培育发展了旅游营地集群。2022年,接待国内游客、旅游消费恢复至2019年七成左右。平陆运河的开工建设,为贵港发展带来历史性机遇,我们将依托平陆运河,立足产业优势,加快发展大进大出产业,推动陆海产业联动发展。
三是做优城市品质。就贵港而言,城市是港口和产业发展的依托。我们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实施市政重大项目100多个,一批市政道路、绿地公园、管网等项目竣工,金港大道高架桥全线贯通,南山公园改扩建一期向市民开放,启动了苏湾新区、郁江新城、南山新城建设,推动城市路网与港口集疏运体系、产业园区有效衔接,城市框架进一步扩大,城市功能持续完善、品质不断提升,吸引力和承载力稳步增强。
总的来说,我们贵港按照自治区的部署要求,加快港产城融合发展,取得了较好成效,形成了以港聚产、以产兴城、以城促港的港产城融合发展大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开局关乎全局,起步决定后程”。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央、自治区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五大战略”,纵深推进“五大振兴”,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持续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加快建成现代化“两带两城”,奋力谱写新时代贵港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为凝心聚力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作出贵港贡献,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添砖加瓦、增光添彩!
在这里,我们诚挚邀请记者朋友们多到贵港走走、看看,衷心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关注贵港、宣传贵港、支持贵港!
谢谢大家!
16:09
韦 翔:
感谢朱会东先生的介绍。下面开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有问题的请举手。
16:10
新华社记者:刘宁书记指出,要牢固树立强经济必须强工业的理念。请具体介绍一下贵港工业振兴的有关情况,谢谢。
朱会东:
感谢您的提问。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我们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工业强桂战略,大力实施产业强市的主导战略,纵深推进工业振兴,着力扩规模、优结构、提质效。2022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5%,规上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到26.4%、高于全区平均水平。
一是着力拓展工业发展空间。加强工业用地保障,在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我们计划新增工业用地2.9万亩,占比41.2%;优化工业用地供应方式,坚持集约节约用地原则,加快供地节奏、缩短供地周期。2022年,全市出让工业用地近1.3万亩,创历史新高,有效保障了一批重大工业项目落地开工。提升园区发展能级,加快“八个一”公共服务设施建设,43.7%的园区基本达到“八个一”标准。下一步,我们将按照自治区提出的“十有”要求,进一步完善园区相关设施。
二是抓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围绕传统优势产业,我们积极支持企业加大技改力度,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同时加强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优势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冶金产业,实施贵港钢铁集团技术改造,推动产品从建筑用材向工业用材转型,向中高端升级。木业产业,我们引进了齐峰纸业、佳饰家装饰纸等项目,开工建设了桥裕纸业、龙派纸业等一批项目,推动木业产业向高端家居、定制家具、高端板材发展,提升产品附加值。建材产业,我们加强节能环保技术、工艺、装备推广应用,开工建设了华润钙基新材料、港南玄武岩纤维等项目,推动建材产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三是谋划布局新产业。立足现有产业基础,抢抓平陆运河开工建设的重大机遇,大力发展化工、纺织服装等产业,着力培育新的增长点。在自治区的指导和支持下,我们围绕平陆运河经济带产业布局,规划建设了桂平新材料产业园,大力发展基础化工、生物化工等产业。同时我们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高标准、高水平建设了中国(贵港)纺织服装时尚新区,目前已入驻企业250多家,纺织服装产业集聚发展初现雏形。
四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我们积极布局新能源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新产业“无中生有”。比如,新能源电动车产业,2022年生产整车172.6万台,增长45.5%,新开工爱玛二期,签约了台铃等16个项目,我们正在向2025年年产整车500万辆、出口100万辆目标奋进。
这个问题就回答到这里,谢谢大家!
16:15
人民网记者:农业稳则天下安,农业兴则基础牢。贵港作为农业大市,下一步如何发展农业产业,打造农业强市,推进乡村振兴?谢谢。
周春涌:
近年来,贵港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纵深推进乡村振兴,有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2022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54.92亿元,增长4.7%;一产增加值277.87亿元,增长4.2%,保持中高速增长。今年一季度,全市农村经济继续保持健康平稳发展,农林牧渔业产值、一产增加值增速均排名全区第一。
下一步,我们将紧盯重点关键,着力补短强弱,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务实的作风,全力打造农业强市,实现2023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6%以上,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以上,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以上的目标,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一、坚持稳字当头抓牢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贵港市将围绕稳住面积、主攻单产、力争多增产目标,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耕地“非粮化”,大力建设西南中南(贵港)粮食安全战略保障基地,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生产根基,力争2023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达415万亩、产量149.5万吨以上。坚决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全面实施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着力稳定蔬菜、大豆、水果、畜禽、水产等生产发展,确保粮、油、糖、肉等供给安全。
二、坚持写好“土特产”文章加快特色产业发展。贵港市立足生猪、富硒小龙虾、中药材、甘蔗、油茶等特色产业,坚持规划引领,以设施农业发展为抓手,用项目化的理念持续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持续在培育壮大本地企业上下足功夫、做足文章,实施品牌提升行动,推动农业产业化、集约化、现代化发展。
三、坚持招大引强推动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贵港市将更加注重农业招商引资工作,以“四荤两素”为重点,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大力引进一批标杆企业以及链条型、基地型、龙头型的高端项目,不断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加快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促进现代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16:19
当代广西记者:贵港市拥有2200多年的文明发展历史,素来有“中国荷城”的美誉,近年来,贵港市提出“运动之城、休闲之都、秦汉古郡、千年荷城”的城市定位,大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请问,贵港市如何加快推进文旅振兴?谢谢。
黄锦锋:
谢谢这位记者对我市文旅振兴工作的关注。
近年来,贵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旅工作,提出了“运动之城、休闲之都、秦汉古郡、千年荷城”的发展定位,将文旅振兴纳入“五大振兴”,成立工作专班全力推进,不断绘就“诗”和“远方”崭新画卷。我们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推进文旅振兴。
一是以体育为特色,全力打造运动之城。加快九凌湖足球和水上运动基地、平天山攀岩和百花山滑翔伞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户外运动休闲服装、新能源旅游电动车、游艇修造等运动旅游装备制造产业,承办高级别体育赛事,举办群众性体育活动,全力打造运动之城。
二是以旅游为引擎,全力打造休闲之都。以“三山一峡”(西山、北帝山、平天山、大藤峡)为核心,推进文旅“十大精品工程”建设;以文体营地为轴,用3年时间建设一批不同主题的营地,建设贵港营地集群,推动运动休闲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全力打造休闲之都。
三是以历史为底蕴,全力打造秦汉古郡。立足贵港2200多年悠久历史,全面征集贵港历史资料,深挖罗泊湾汉墓历史价值,加快桂林郡遗址公园、红岭顶以及马鞍岭古墓保护展示项目建设,重现贵港历史,传承贵港文脉,留住贵港记忆,全力打造秦汉古郡。
四是以文化为灵魂,全力打造千年荷城。加快荷美覃塘•湖美四季田园综合体、南山康寿文化旅游区建设,举办“荷”文化系列活动,讲好“莲”文化故事,做好“寿”文化文章,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廉寿荷”文创产品,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力打造千年荷城。
16:23
中国报道记者:近年来,贵港市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深入推进科教振兴,加快“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请问,贵港市在科教振兴方面取得哪些成绩?下一步计划如何推进?谢谢。
周春涌:
近年来,贵港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通过产业科技联盟、重点产业揭榜挂帅、高新技术企业倍增、科技创新平台提质增效、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以及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等措施,大力推进科教振兴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2022年,全市完成科技成果转化96项,完成任务316.7%;新增自治区级创新平台4家,完成任务的200%,新增自治区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1家,实现自治区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零的突破;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186家,完成任务的125%;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备案62家,增速全区第四;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0.32%,增速69.3%,增速全区第四;筹措职业院校建设资金8亿多元,新建、改扩建职业院校项目12个;3所高等学校纳入国家高等学校设置“十四五”规划,新审批设立4所中等职业学校,贵港市被评为2021年度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明显地市(全区3个),获得自治区奖励资金1000万元。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深入推进科教振兴,通过强化重点产业科技支撑、科技人才引育、产教深度融合等措施,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2023年,计划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0家以上,新增自治区科技创新平台3家以上,转化科技成果50项以上,争取中央、自治区资金1600万元以上用于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等。
16:28
香港商报:交通运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贵港市交通优势得天独厚,成为西部地区首个县县通高速公路、县县通高铁、县县通高等级航道的设区市。请介绍一下贵港市在交通振兴方面以及融入平陆运河经济带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谢谢。
朱会东:
感谢您的提问。
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交通强国、交通强区战略,把准交通“先行官”定位,纵深推进交通振兴,着力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一是构建连通外部的交通运输体系。坚持水陆空齐头并进,加快建设全方位、多功能的江铁海、水陆空交通联运体系。水路方面,贵港至梧州3000吨级航道二期、来宾至桂平2000吨级航道建成,改造提升老旧码头26个,大藤峡水利枢纽二线、三线船闸项目全面启动,目前正在做前期工作。公路方面,平南至武宣高速已建成通车,今年还要开工建设贵港至容县、贵港至博白、柳州至覃塘等高速公路,高速公路网格更密。铁路方面,柳州至梧州(贵港段)铁路、南宁至玉林铁路建设稳步推进,贵港至玉林城际铁路、贵港港郁水作业区、苏湾作业区进港铁路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机场建设方面,贵港机场已完成可研报告,征地工作已基本完成,预计2025年可实现首飞。
二是打通内部毛细血管。持续完善城市路网,金港大道高架桥和南环路、北环路改扩建工程等项目建成通车,西外环高速一级连线、江南大道等项目有序推进;集中力量打通一批中心城区 “断头路”,畅通城区道路循环。新建改扩建辖区内国道省道5条,里程150公里。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97%的乡镇通三级以上等级公路;开通城乡公交线路,覆盖41个乡镇,惠及200多万人口。
三是大力发展绿色智能交通。全面推进数字交通建设发展,着力打造更多“数字交通”设施、服务、治理等应用场景,促进数字经济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推动交通绿色发展,大力发展“公转铁”“公转水”多式联运,稳步扩大新能源公交车、出租汽车投放比例,加快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设备和港口码头岸电设施建设,常态化开展港口船舶污染防治。
四是加强与平陆运河互联互通。随着平陆运河的开工建设,我们积极对接运河经济带交通网络,着力推动南宁至贵港3000吨级航道建设,研究规划贵港港联通平陆运河高等级公路、铁路,特别是发挥贵港作为国家二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的优势,加快物流园(集散中心)、快递物流分拨中心建设,推动贵港与平陆运河经济带其他城市通行更便利、要素更流通。
这个问题就回答到这里,谢谢大家!
16:31
韦 翔:
由于时间关系,答记者问到此结束。感谢三位发布人的回答,也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如果大家还有其他问题需要了解,请会后与贵港市委宣传部进行沟通采访。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