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和关心广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多次作出重要指示。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赋予广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崇高荣誉,勉励广西继续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强调要搞好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为我们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港北区委书记黄英梅近日接受采访时说。
黄英梅说,近年来,港北区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累计整合少数民族发展资金1468万元,实施项目66个,获评为“第四批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有3个集体荣获全国表彰,2个集体和2名个人荣获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24个单位被分别命名为全国、全区、全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港北区将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和“自治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为契机,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坚持职能职责向主线优化、工作举措向主线发力、人员力量向主线加强,努力打造各民族交往的好环境、交流的新高地、交融的大舞台,齐心协力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共同富裕幸福家园、守望相助和谐家园、社会稳定平安家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走在前作表率,奋力为贵港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作出港北贡献,以实际成效彰显主城区责任担当。
黄英梅说,要共树政治信念,在全面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上作示范,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政治基础。要准确把握和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决扛牢创建工作政治责任,切实增强行动自觉。坚持高位推动,实行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双一把手”负责制,将创建工作作为重要议事日程,与经济社会发展一同谋划、部署、落实,形成“双统筹、双推进”的良好局面。层层压实责任,将创建工作纳入党政领导班子政绩考核内容,压实各级责任,推动各级干部带头抓落实、善于抓落实、层层抓落实。深入开展“学政策、强作风、抓落实、创一流”活动,发挥“难点问题书记一线办”等平台作用,推动措施在一线落实、成效在一线体现。落实要素保障,将创建工作经费纳入区财政预算,抽调精干力量、组建工作专班统筹推进,全面夯实人财物保障。加强基层建设,进一步强化抓党建促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认真开展“五基三化”攻坚年行动,大力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切实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强堡垒。
黄英梅说,要共筑思想认同,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上作示范,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要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纳入干部教育、国民教育体系,推动各族干部群众更加自觉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强化理论研究与宣传教育相结合,在港北二中和建设小学成立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用好中秋起义烈士纪念碑园、黄大年纪念馆和中共广西省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等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持续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等活动,培植“五个一”载体,让“三个离不开”“四个与共”“五个认同”深入人心。持续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唱响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强化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相结合,深入推进“互联网+民族团结进步”行动,在充分发挥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基础上,运用好官方公众号、门户网站、融媒体等新兴媒体,对创建工作进行全方位宣传报道。强化节庆活动与深化拓展“7+N”活动相结合,利用同心文化艺术团、同心文化长廊等载体,结合端午节、中秋节等节庆活动,组织开展“7+N”等形式多样、富有特色的民族团结交流活动。强化精品文化工程建设和弘扬特色民族文化相结合,深入挖掘桂林郡国家遗址公园、骑楼街区等古郡文化,哭嫁歌、百家宴饮食制作等民族文化,培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推出一批精品作品和中秋起义纪念碑园等红色文化,通过中华优秀文化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春风化雨般渗入到各族群众的心中。
黄英梅说,要共守民族团结,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上作示范,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社会基础。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在持续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上下功夫。推动经济融合更富民,加快推进城乡和各民族之间的经济交往与合作,充分发挥全市首个商圈“红色同心驿站”作用,创建“党建+商圈+城市管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模式,着力营造更具包容性的创业就业环境,积极做好各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完善各族群众平等进入市场、融入城市的政策导向,让各族群众生活更宽裕更幸福。推动社会融合更和谐,加快推进城市民族工作创新发展,把创建工作与社区建设相结合,打造“红色一家”“先锋物业”“幸福邻聚里”等富有港北特色的城市民族团结品牌,提升创建工作质量。全面提升农村民族工作水平,创建“村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三级联动模式,串联龙井村、富岭村、樟村等村屯,打造全市首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带,建设各族人民同心守护的示范家园。推动生态融合更宜居,紧盯“双碳”目标,深化国土绿化美化行动,实施油茶“双千”计划、国家储备林项目,提高民族地区把“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的能力,持续推进新型城镇化,着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让生态文明成果惠及更多各族群众。
黄英梅说,要共创美好生活,在推动各族群众共同走向现代化上作示范,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物质基础。要找准促进共同富裕的切入点和发力点,更加注重解决民族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加快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更多群众。坚持创建与产业发展相融合,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做好新一轮“千企技改”,推动电力、冶金、制糖、化工和造纸加工五大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抓好万亩电动车产业园建设,推动新能源电动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三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加快文旅融合发展,重点抓好富岭文旅振兴示范带、天上草原、鹏飞(百花山)滑翔伞、骑楼街区等文旅项目建设。坚持创建与推动乡村振兴相融合,实施“民族团结+乡村振兴”发展行动,以建设贵隆高速示范带、红色旅游示范带、根竹乡村振兴示范带为基础,推进“六联共建”的乡村振兴模式,深入开展“万名干部回故乡 带领群众建家乡”“千企联千村 共建新农村”活动,打造宜商宜业宜居宜游的港北。坚持创建与改善民生福祉相融合,深化拓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落实民生资金,重点解决好学位、床位、房位、车位、蹲位、摊位、岗位、断头路和农贸市场“七位一路一市场”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面提升各族群众获得感。
黄英梅说,要共建和谐家园,在提升民族事务治理能力和水平上作示范,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法治基础。要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深入推进平安港北、法治港北建设,结合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着力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黄英梅说,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港北区将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质量和水平,以更饱满的热情、更昂扬的斗志、更务实的作风,持续引领推动全区民族工作再创新成效、再上新台阶,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作者:谭彩珍 见习记者岑叶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