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新闻网

logo
学习强国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要闻 > 正文

凝心聚力共奋进 同心逐梦谱新篇——访桂平市委书记黄创优

2022-05-10   来源:贵港新闻网-贵港日报  

“桂平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和贵港市的决策部署,主动融入和服务贵港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大局,积极创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扎实推动新时代桂平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桂平市委书记黄创优近日接受采访时说。

黄创优说,桂平市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基础。不断加强和改进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以“四个坚持”的工作思路,全力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牵头协调、有关方面各负其责的大统战格局。

坚持党对创建工作的领导。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落实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重要内容,纳入政治考察、巡视巡察、政绩考核事项,倒逼责任落实。桂平市市委常委会定期听取民族工作的情况汇报,研究民族工作的重大事项,切实解决民族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开展创建。结合贵港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要求,注重从“五个一”方面下功夫,成立了由桂平市市委书记和市长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组建一个创建工作专班,建立健全一套保障机制,围绕一个标准开展创建工作,高质量抓好创建工作的贯彻落实。

坚持强化共建、突出特色。把民族事务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常态化推进创建“7+N”活动,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亮点突出的示范区示范单位。做到“五重视”,即重视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重视加强人才队伍教育培训、重视发挥民族团结模范带头作用、重视民族宗教部门建设、重视构建民族工作大格局,让民族工作在桂平真正活起来、动起来。

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严厉打击利用网络挑拨民族关系、煽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全面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桂方针,依法治浔,团结稳浔,文化润浔,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贡献桂平力量,在全市各族群众中厚植、培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黄创优说,桂平市积极推进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敢于创新、勇于实践,以丰富的活动载体,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积极构筑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将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与贯彻落实中央、全区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相结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贯穿到推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做到市委常委带头学,各级党组织专题学,各级统战、民宗部门反复深入学,抓好学习培训、宣传宣讲、研究阐释,推动会议精神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将红色基因融入民族团结,抓在宣传。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造“红色文化+民族团结创建”品牌,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依托中共桂平历史教育基地,注重深挖桂平党史“五个第一”红色资源(广西籍第一位共产党员、广西第一位全国党代表、广西特委首个机关驻地、广西第一个县委、广西党组织打响武装反抗桂系军阀的第一枪),充分运用各级宣传平台、各类宣传媒体,不断开展载体多样化、形式灵活化、内容生动化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活动,全面增强桂平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营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浓厚氛围。

将主题活动融入爱国爱党,抓在传承。开展以“感党恩、跟党走”为主题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利用“壮族三月三”“瑶族盘王节”等节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进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宣传,让“五个认同”扎根于各族干部群众心中。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作用,常态化举办文艺演出、微课堂、志愿者活动等,让各族群众在文化传承、互帮互助中领悟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

黄创优说,桂平市牢记发展第一要务,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融入到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以敢于求新、勇于求变、善于求质的奋斗姿态,团结全市各族人民,不断推动民族地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坚实保障。

聚焦防贫返贫,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大力弘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用足用好自治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政策,健全防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机制,切实消除返贫风险,让民族地区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让各民族群众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掉队、赶上来。

聚焦风貌提升,切实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深入实施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打造178个示范村屯,加快形成桂平市乡村风貌提升示范带。加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把乡镇建设成为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加强民族地区小城镇建设,做精特色小镇,重点打造紫荆、石龙等各具特色的中心城镇。

聚焦产业发展,培育壮大现代特色农业。大力实施现代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工程,重点培育发展优质稻全产业链、荔枝龙眼品种改良、稻虾综合种养、中药材和西山茶、淮山、八角、肉桂、澳洲坚果等名特优新现代特色农业。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注重挖掘桂平有特色的民俗、服饰、建筑等人文资源,打造民族特色鲜明的乡村文化旅游名片。

黄创优说,桂平市不断深化文化认同,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基础。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重要论述,深入推进全市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增强各民族文化自信。

全力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坚持把深度融合作为“第一标尺”,着力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营造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社会环境。进一步完善各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综合管理体系,营造各族群众平等进入市场、融入城市的良好环境,激发各民族之间共建和谐美好城市的活力。打造大藤峡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提升桂平作为广西唯一“全国武术之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深入发展大健康文旅产业,通过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重视传承保护开发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邀请中央电视台节目组拍摄系列电视节目《桂平味道》,录制西山茶制作技艺和西山洗石庵素菜制作等两个自治区“非遗”项目,并在石龙镇壮乡、紫荆镇瑶乡等地拍摄民族文化元素浓郁的壮族春牛舞、粤风和瑶族婚礼八音等作品,加大对桂平杖头木偶戏、社坡腐竹制作技艺等被列入自治区、贵港市“非遗”名录的传统民族文化、技艺宣传力度,不断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推动民族地区发展进步的强大文化动力。

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开发工作。注重传统民俗村落和民族风情的保护与传承,继续完善已列入广西传统村落名录的中沙镇南乡村、蒙圩镇新德村的保护发展规划编制,加快推进维修工程。积极推进江口镇东升村民族特色村寨培育工作。

黄创优表示,桂平市作为广西多民族聚居的第一人口大县,曾荣获中国西部百强县、中国气候宜居城市、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等90多项国家级和自治区级荣誉。3个单位获命名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23个单位获命名为“贵港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2个单位获命名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广西宗教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下一步,桂平将继续砥砺奋进,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视察广西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全力创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加快建成现代化特色产业基地和滨江山水文化旅游名城,为贵港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贡献桂平力量。

 

作者:杨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