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新闻网讯 近日,记者走进覃塘区蒙公镇廖瑞小学编织文化室看到,室内陈列着学生手工编织的果篮、花篮、龟粽等作品,做工精致,充满民族特色。这是该校特色劳动教育成果的一个展示。
蒙公镇廖瑞村是壮族群众聚居地,廖瑞小学近200名学生都是壮族。该校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中,将民族文化教育和劳动教育有机结合,依托当地浓厚的竹编文化底蕴,建立编织文化室,开设手工编织特色劳动课程,在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的同时,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的了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特长爱好,提高学生艺术修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该校编织文化室里收集了早年间当地村民的一些生活劳动用品,如织布机、水车、水斗、米舂、量米筒、茶罐等;还有竹子编织的各类器具,如竹篮、竹筐、背篓、筛子、筢子、草帽、笠帽、簸箕、鱼篓、龟粽等;墙上张贴各种编织品的编织教程,供大家学习。该校以“编织中国梦,编织自信人生”为劳动教育主题,通过组织学生到编织文化室参观,学习老一辈人民的劳动历史,体会壮乡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培养学生勤劳节俭、立志成才的良好品质。
该校校长韦书坚介绍,学校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开展手工编织课程教学,授课教师将手工编织的网络资源制作成视频、幻灯片,利用电子白板教学,跟学生互动学习。还邀请该村的编织老艺人到校讲授编织要领,现场指导学生练习编织菜篮、果篮、龟粽等手工编织品,介绍老一辈劳动人民创造的生活用品和生产工具,教育学生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经过近年来的发展,该校特色劳动教育绽放光彩,民族文化教育在该校开花、结果。该校《手工编织——龟粽》入选2021年广西中小学劳动教育活动优秀案例;该校特色美术室入选2022年广西中小学创新、特色实验室优秀案例。2021年,该校荣获“广西第四批民族文化教育示范学校”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