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开一颗饱满的平南石硖龙眼,清甜的汁水在舌尖炸开、果肉厚实清香——这口源自广西平南的甜蜜,藏着百年光阴与一方水土的密码。作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的珍品,平南石硖龙眼究竟凭什么比时光还甜?
地理标志:刻在基因里的“甜标准”
不是所有龙眼都能叫“平南石硖”。平南石硖龙眼拥有国家认证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等荣誉,背后是硬指标:
●肉厚核小:果肉厚达1.3厘米,果核细如米粒,每一口都是实打实的满足;
●味甜清香:糖度稳定在20-25度,比普通龙眼高3-5个百分点,甜中带草木清香,吃多不腻;
●耐储耐运:果皮韧性强,常温可存5-7天,让远方也能尝到新鲜“平南味”。
这颗龙眼,早已是平南最响的“味觉名片”。
风土密码:富硒土地养出的“天生甜”
平南人说:“我们的龙眼,是土地喂甜的。”这话不假。
北回归线、浔江从平南穿境而过,气候温暖,降水量充足,恰好满足龙眼“不冷不热,不干不涝”的需求。更绝的是土壤:硒含量高、富含多种微量元素,适宜龙眼栽培,有利于果实糖分积累,让龙眼更有营养。天时地利,难怪石硖甜得“理直气壮”。
百年传承:从一棵古树到20万亩
平南人种龙眼,历史悠久。
相传,平南县大新镇百姓发现一株扎根石缝的野生龙眼格外香甜,这便是石硖龙眼“老祖宗”。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当地乡绅建了一个果园,将生于石硖的那颗野生龙眼通过嫁接的方式引种到果园中,该果园便是石硖龙眼的母本园,现存石硖龙眼母本树108棵。
现如今,石硖龙眼已经成为平南县栽培面积最大的水果,平南县也是全国最大的县级石硖龙眼生产基地。
剥开平南石硖
晶莹果肉像凝脂
这口甜,是富硒土壤的馈赠
是百年农技的沉淀
更是平南人对土地的敬畏
这个夏天,尝一颗平南石硖——让百年基因里的甜蜜,告诉你“一方水土养一方果”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