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新闻网

logo
学习强国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县市区 > 平南县 > 正文

从“山泉水”到“致富水”:国安瑶族乡设施渔业大步发展

2025-04-11   来源:今日平南   作者:  

从“散养”到“智养”

从“单一养殖”到“三产融合”

平南县国安瑶族乡依托特色资源实现产业升级

大力发展设施渔业

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的“水动力”

在群山环抱的国安瑶族乡,清澈山泉顺着山势蜿蜒流淌,孕育了发展设施渔业的天然优势。该乡以“投产一批、建设一批、谋划一批”的立体化布局,将优质水资源转化为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

4月3日,田贵村设施渔业养殖项目开工。项目由平南县鸿顺生态养殖有限公司投资3200万元,规划建设300个陆基圆桶和30条养殖跑道,构建“圆桶育苗+跑道育成”的立体养殖体系。跑道养殖通过模拟天然流水环境,让鱼的肉质更加紧实,市场售价可比普通养殖鱼高出20%。项目建成后,年产鱼量可达140万斤,产值25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约10个。项目同步规划了尾水处理设施和水产品初加工车间,从单一养殖向“养殖+加工+销售”全链条延伸。

在平南县德利鸿生投资有限公司设施渔业养殖项目,这里共投资1300万元建设陆基圆桶标准化养殖池207个,采用镀锌帆布池和智能化循环水系统,水资源利用率比传统池塘提高60%,构成“地上养鱼”的新型渔场。这种节水节地的养殖模式不仅破解山区土地资源有限的难题,更通过“企业+农户”模式,吸纳周边村民参与养殖管理。

广西贵泓水产养殖有限公司选址在甘雅村投资1200万元建设的现代化基地,集养殖、尾水治理于一体。153个直径8米的养殖桶即将竣工,配套的“四池三坝”尾水处理系统可实现养殖废水循环利用,确保排放水质达到《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这里将养殖乌鳢和加州鲈鱼,项目达产后年产鲜鱼750吨,产值1200万元,同时每年提供100人次的养殖技术培训,带动50余户村民通过就业和土地流转增收。

国安瑶族乡的设施渔业发展,将贯穿着“科技兴渔”与“生态优先”的双重逻辑。陆基圆桶养殖以智能水质监测等技术,实现了集约化生产;跑道养殖则通过水体循环系统,打造“会流动的渔场”,两种模式相辅相成,土地利用率提升50%,水资源循环率达80%。同时,所有项目严格落实环保要求,尾水处理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施工、投产,守护“一河清水”的生态底色。

“未来还将探索‘渔业+文旅融合,开发垂钓体验、科普研学等业态,让设施渔业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力引擎。”国安瑶族乡党委书记陈云坡说,近两年来,国安瑶族乡利用充沛的山泉水,大力发展设施渔业。去年全乡已建成200多个陆基圆筒标准化鱼池,销售山泉鱼100多万斤,产值达到1.5亿元。今年该乡将继续加大力度扩大标准化鱼池的建设,争取全乡建成标准化圆筒500多个,通过设施渔业带动全乡经济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