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新闻网

logo
学习强国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县市区 > 平南县 > 正文

25年守护一库碧水——记平南县六陈水库管理处主任朱永照

2025-03-12   来源:贵港新闻网-贵港日报   作者:全媒体记者陆颖敏  

3月7日,在平南县六陈水库氤氲的晨雾中,45岁的朱永照沿着5公里环坝路开始了新一天的巡查。从父亲手中接过巡库接力棒的25年间,这位“水库之子”用脚步丈量着库区的每一寸土地,将青春融入碧波荡漾的山水之间。

传承:父子接力守护生命之库

1983年,朱永照的父亲朱尚振从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水电站调至平南县六陈水库负责巡库工作。朱永照读小学时便随父亲体验巡库工作。

六陈水库设有主坝1座、副坝13座、溢洪道1座和灌溉发电输水隧洞1座等。1991年暑假,11岁的朱永照跟随父亲首次踏上了巡库之旅。“那时候,巡库的泥路蜿蜒曲折,一侧是水,一侧是山岭,全程靠步行,来回路程加上上下坝巡查,全程超过10公里,每次巡库耗时近4个小时。”朱永照回忆道,“太累了,第二天走路脚直发抖。”5副坝到7副坝的路给年少的朱永照印象尤深,下雨时这段红泥路特别滑,一不小心就滑倒,父亲指点他走丁字步。朱永照现场展示起了丁字步,左脚平直,右脚呈90度顶着左脚的脚弓处形成一个“丁”字,慢慢往前挪,活像一只摆动的企鹅。

巡库途中,父亲给朱永照讲巡库的注意事项、水库的历史和建设者的故事。朱永照问父亲,您觉得巡库累吗?父亲没有回答,带着他走上坝首,指着宽阔的水面说:“六陈水库关系到7个乡镇群众的防洪灌溉和生活用水安全,我很荣幸能担负这个使命。”朱永照一直牢牢记住父亲这一句话。

1999年9月,朱永照从广西水电学校毕业后回到六陈水库,接过父亲手中的接力棒。此时,他可以骑着自行车开启了他的巡库生涯。“有时候是人骑车,有时候是‘车骑人’。”朱永照笑着解释道,经过巡库人员的长年累月反复踩踏,巡库路已经是一条被走得很“熟”的泥路,但遇上陡坡或天气不好时,还是需要人扛着自行车前进。

朱永照回到六陈水库工作那年,恰好是六陈水库实施第一次加固除险工程,他在广西水电学校学习的施工管理与工程概预算专业知识在加固除险工程中派上了用场。“我是幸运的!”朱永照说,他有幸参与了六陈水库首次加固除险工程建设,并有幸成为首批行走在硬化巡坝路上的巡库员。2001年,水库加固除险工程竣工,建成环坝路,朱永照从此告别了“车骑人”的历史,巡库时间缩减为2小时。2006年,他开始了摩托车巡库的历史。

朱永照于2010年担任水库管理处副主任,2015年担任主任后,还时常和巡库员一起去巡库,一巡便是25年。

朱永照(左一)和同事在检查水库设备运行情况。全媒体记者陆颖敏摄

守护:生态优先绘就绿色画卷

如何守住绿水青山?

20年前,家家户户上山砍柴,水库周边光秃秃的,水土流失十分严重。为了保护水库生态环境,朱永照和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一起挨家挨户宣传:禁止乱砍滥伐,积极植树造林。近年来,他又依托河长制,密切联系库区各乡镇、村河长,延长水域管护触角,有效制止村民在库区范围内倾倒垃圾、非法养殖、采砂等行为。同时,运用科技手段,定期巡查库区,加强水库水质监测和保护。1999年以来,该水库从未发生水质污染事件,2020年被划定为饮用水源地保护区,2022年被列入自治区重要湿地名录。

目前,水库周边绿树成荫,吸引大量的白鹭、野鸭来栖息,库区一片生机勃勃。

“水库风景优美、空气清新,我们村的群众晚饭后都喜欢到坝上散步。”六陈镇新百村村民蒙德森告诉记者,他从小在水库边长大,目睹了水库的发展和变化,水库设施越来越完善,生态环境也越来越好。

发展:科学调度激活“水经济”

如何才能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呢?

六陈水库是我市总库容排名第二、平南县排名第一的大型水库,设计灌溉面积30.5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5.8万亩,灌溉范围涉及平南县的六陈镇、大新镇、镇隆镇、大安镇、武林镇、上渡街道和桂平市的木乐镇共7个乡镇(街道)。

“去年冬季以来,全市降雨量偏少,村民致电水库管理处请求放水抗旱。去年11月以来,我们水库已放水3次,放水量达1949万立方米。”朱永照说,六陈水库承担着25.8万亩农田的灌溉用水重任,只有通过科学调配水资源保障农田灌溉,才能助力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让水变成名副其实的“金山银山”。

水除了灌溉,还有什么渠道变现为“钱”?

“我们利用饮用水源地的优势建设水厂,为群众解决安全用水问题的同时,也努力拓展水源创收的渠道。”朱永照说,水库先后建设了2个水厂,为1.75万户家庭提供优质饮用水,每年创收280万元。

在8副坝附近,3台容量共计6000千瓦的坝后电站机组正利用水的位能转化为机械能,再转化为电能。该电站年均发电量约1200万千瓦时,于2002年并入中国南方电网公司,年均收益约360万元。

“我们的收益,部分用于维持系统运行,部分投入库区的环境维护。”朱永照说,收益取之于水还须还之于水,才能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担当:危急时刻彰显硬核本色

“大家坚持一下,这是最后一个漏点!”

2024年2月22日凌晨2时,黑漆漆的灌溉发电输水隧洞里,水泥灌浆机发出“嘟嘟”声音,灯光随着手臂摆动而摇晃,将洞内人员的身影拉得长长的。在高达3.5米的输水隧洞内,几名工作人员托着沉重的灌浆管道“一”字排开,朱永照站在梯子上,持着灌浆管道的管口往漏点填充水泥。此时,他们已经连续奋战了17个小时。

此前一天上午,巡库人员发现灌溉发电输水隧洞有多处漏点,水夹着淤泥从漏点渗出来,如果不尽快处理,隧洞将面临塌方、滑坡的风险。朱永照接到报告后二话不说,带着人员和设备赶到隧洞实施补漏措施。“每个漏点只有小拇指大小,全靠我们用灌浆机一点一点地填充,填充期间不能有任何停顿,否则水泥会结块或水泥之间出现间隙。”朱永照说,他们从上午9时动工,一直干到次日凌晨2时,吃饭都是在隧洞内轮流吃。“隧洞内高空作业,工作细节、人员调配、物资供应……朱主任都安排得井井有条。”水库工管股股长赖春萌回忆,“当时,气温很低,隧洞里又冷又湿又滑,朱主任坚持与我们一起补漏,在梯子上作业很费劲,脖子和手累麻了,他又下来与大家一起托管道。”

实干,这是管理处工作人员对朱永照的评价。朱永照平时吃住都在水库,接到急难险重任务,他总是带头冲锋,从来不摆领导架子。

水库安全是重中之重。朱永照通过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加强水库大坝、溢洪道、放水设施等关键部位的巡查和监测,定期检查安全、排查隐患,并与气象、水文等部门加强沟通协作,及时掌握天气变化和水情信息,确保水库安全。近30年来,六陈水库无重大险情发生。

对于水库未来的管理和运行方向,朱永照有自己的打算:“我们计划推进库区、灌区现代化建设,将5G网络以及智能化设备运用到水库管理和运行中,提高水库管理效率。”

站在库区的大坝上,朱永照的目光掠过波光粼粼的水面。从父亲那辈的泥泞山路到如今新的水利管理系统,变的是守护方式,不变的是代代相传的初心。“我要守到退休那一天,让子孙后代都能喝上这库清水。”他的话语如大坝基石般坚定,在春日的湖面上激起层层涟漪。

朱永照(右一)和同事在检查水库湿润线水位变化情况。全媒体记者陆颖敏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