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新闻网

logo
学习强国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县市区 > 平南县 > 正文

那位深夜打着手电修路的老人……

2024-11-27   来源:贵港新闻网-贵港日报   作者:张日芳  

11月7日23时许,平南县武林镇竹南村木梨屯的入屯处还依稀传来铲泥土的声音。“这个点了,谁还在地里干活?”正在竹南村走访的武林镇政府干部何燕梅与同事嘀咕着,他们顺着依稀的铲泥声,来到上坡路段拐弯处,看到80多岁的覃悦才正打着手电往斗车里铲泥。“阿伯,你在这里忙什么?”何燕梅惊讶地问老人。老人一边铲泥土,一边解释道:“这个拐弯处的路面有点窄,我想将路面拓宽到10米。白天太阳大,晚上凉快点,好干活。”

近日,记者在木梨屯采访,提起覃悦才老人,众口皆碑。何燕梅说:“大家都知道才伯经常做好事,想不到他居然深夜打手电为大家修路,那天的偶遇,让我们在场的干部很感动,有人甚至为自己曾吐槽工作繁重而惭愧。”

当天,烈日当空,记者往老人家中走去,看见一脸铜黄、穿着背心的才伯正在路边清除杂草。他抹了抹脸上的汗水说:“路宽一点,大家通行更方便。”

走进才伯的家门,厅室没有沙发,也没有餐桌,只有几个小凳子和一张简易的木桌,桌上放着党建、时政、国策类书籍和一叠材料。“才伯是退役军人、老党员,身体健朗,生活俭朴,但思想很富有,他每次经过村委办公室,都进去看书报。”竹南村党支部书记周开荣说,“才伯热心公益,是我们村爱党、爱国、爱社会的榜样。”

看见才伯的鞋带已发白掉丝,记者便打趣道:“才伯要添一双新鞋了。”“暂时不换,我每月收入1000多元钱,要分成三份使用,300元用于生活,100元留着应急,其余的600多元用来为村里做实事。”才伯说,能为群众做点有用的事,他感到很幸福。

才伯的公益善举重点在修路。多年前一场大雨,让途经木梨屯村道的几辆汽车深陷泥洼无法行驶,摩托车也难以通行。天快黑了,怎么办?才伯从那一刻开始便有了义务为村里修路的想法。刚开始,他用斗车拉着泥土将路面的坑洼逐一填平,但是效果并不好,每次下大雨不但冲走坑洼里的泥土,还积了一坑泥水。于是,他将家中的砖块和沙石运来填路坑,家里的材料不够,又自掏腰包买砖、水泥和管道。从2019年至今,才伯为完善屯中基础设施已花费3万多元。

村民阿清指着附近的一条沟渠,告诉记者:“这条沟原来是土沟而且积了很多杂草和竹叶,才伯花了几天时间清理干净,又花几个月将沟渠硬化。”这是才伯做公益以来最大的一个“工程项目”,他自己动手一块砖一块砖地砌,用3个多月才将20多米的土沟渠变为三面光并铺设渠管“豪”沟。沟渠经才伯改造后,水流变清澈了,成为村民玩耍的好地方。为方便大家行走,他又铺设从公路走下来的阶梯,俨然打造了一个乡村小景点。

木梨屯群众说,村道有砖块修整好的地方,都是才伯修缮的。每逢下雨,他会去看路面排水的情况,踩踩路旁铺设的砖块,一旦发现有松动马上加工垫稳夯实。

“在村委经费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才伯的无私奉献,是我们全村人的福气。”周开荣说,在才伯的带动下,群众也变得积极起来,在山路上拉起安全警戒线,绑上显眼的标记,让行人注意安全。同时,群众在思想和行动上也更加支持村“两委”的工作。记者在该屯通往武林镇圩的村道上,看到群众正合力拓宽两处转弯处的路面,烈日下的竹林和村庄,传出欢乐的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