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南县人民法院立足审判执行工作,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融入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工作中,全力维护各族群众的合法权益,保障各族群众安居乐业。该院先后获得“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区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自治区文明单位”“全区优秀法院”等荣誉称号。
党建引领,绘就民族团结“新蓝图”
平南法院以“红格善治工程”为依托,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纳入党组重要议事日程,结合民族团结等基层治理工作,向辖区乡镇政府在基层治理工作方面制作6份“一镇一策”分析报告。同时,抓好“党旗引领·法耀龚州”党建品牌建设,6个党支部141名党员先后推出支部党建品牌5个、部门品牌5个。
2023年,平南法院与县检察院、公安局等7个单位联合成立“平安建设”党建联盟,通过每季度轮值组织党建活动的形式,将理论知识内化于心,同心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刚才现身说法的服刑人员原来是正厅级领导干部,因为理想信念崩塌而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被判处无期徒刑,这样的警示教育课触动人心。”10月22日,平南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杨华卿带领该院6个党支部的党员代表参加第四季度平南县“平安建设”党建联盟活动,到贵港监狱接受廉政教育。
聚焦审执,奏响民族团结“和谐曲”
“儿童节前,我们去探望一下小超(化名)。”平南法院思旺法庭原庭长陈燕霞调回院部后,将小超的案件以“爱心接力”的方式传递到现任思旺法庭负责人黄缓健手中。5月31日,黄缓健和同事驱车到马练瑶族乡回访小超并送去节日问候和慰问品。
小超是思旺法庭于2022年审理的一起涉留守儿童监护教育问题的离婚纠纷案中的困境儿童。小超父母离婚后,很少回家看望小超。小超上学期间托住在托管机构,平时由爷爷奶奶照护。法院向小超父母发出《家庭教育令》,责令其切实履行监护职责,承担小超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
“孙子很懂事,成绩也不错。在他爸爸住院期间,他一个小学生一直在医院照顾爸爸。”小超的奶奶看到法院的“熟人”,便热情地招呼大家进屋拉家常,“在家里,他也主动为我们分担家务。”这是法官第6次到小超家回访,切实让瑶乡人民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
平南法院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立足司法审判执行,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以司法之力,助推民族团结进步。2022年以来,该院依法审结各类刑事案件1830件,判处罪犯1993人;最大限度兑现各族群众胜诉权益,执行到位金额9.2亿元;加大对各族困难当事人的司法救助力度,司法救助183人,金额共计199万元。
服务乡村,开设民族团结“法治课”
今年6月,平南县大洲镇谭龙村脱贫户全文贤为了增加家庭收入,计划将楼顶出租给某新能源公司安装光伏发电设备,为了避免合同风险,便求助驻村的平南法院工作队员。
“你们可以帮我看下这份合同吗?”全文贤拿着合同到村委咨询驻村第一书记储呈璇和工作队员欧广茂。储呈璇和欧广茂是平南法院的法官助理,他们了解全文贤的来意后,为全文贤详细地解释合同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并提示其需要承担的风险。
随后,陆续有村民上门咨询相同的合同问题。储呈璇和欧广茂了解到村里还有10多户农户对合同存在疑虑,于是,两人在村里为群众上了一堂专题法治课,现场为村民解答各种法律问题。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平南法院派出6名干警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或工作队员,助推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在大安镇稻花村建成平南县首个乡村法治公园,并积极推进“无讼村屯”创建工作,让法治精神深入人心。该院在“广西三月三·法治在平南”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国际禁毒日、瑶族“盘王节”、宪法日等主题宣传活动中开展“法律六进”44场次。该院组织巡回审判24场次,通过以案说法增强各族群众法治意识和民族团结意识。
涵养文化,浇灌民族团结“石榴花”
“有谁知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五个认同’是哪几个认同?”
“我知道,是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今年初,一堂爱国主义集中教育课在平南街道第四初级中学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举行,平南法院刑庭负责人黎灿运为该校师生宣讲2024年1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的重要意义和具体内容。
平南街道第四初级中学是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去年,平南法院与该校结成互助共建单位后,投资7万多元在该校建成平南县首个校园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并选派业务骨干法官担任法治副校长。此外,还在该校举办《瑞雁护航》法治征文比赛,邀请该校师生参加法院公众开放日活动等,增强师生们的法治意识的同时,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同浇灌民族团结“石榴花”。
“‘石榴花开香内外’的民族团结宣传长廊是我每天必经之地。”该院仫佬族执行法官助理陆超说,平南法院无论是院部还是派出法庭,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标语和板报随处可见,还组织开展系列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唱响民族团结进步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