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设公益课堂,组织非遗文化体验……暑假来临,平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联合县文化馆等单位,推出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充实当地少年儿童的暑期文化生活。
“书法练习,正确的坐姿至关重要,坐姿要头正、身正、手正,左手压在纸面上,右手执笔写字,与眼睛对正,两肩要平、双腿分开自然平放……”7月18日,在平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一楼的书画室,书法老师给孩子们进行硬笔书法培训。在一旁的文化活动室,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拨动琴弦,悠扬的琴声缓缓流出。
这是平南县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群众提供多样化服务,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平南县积极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聚焦资源整合、品牌创新、服务群众三方面持续发力,进一步整合文明实践阵地,培育特色品牌,提供惠民服务,切实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建好用好管好 阵地“活”起来
“7月8日至24日,我们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各个功能室,组织了牛歌戏教学、书法、电子琴、吉他、声乐、舞蹈等共六个类别暑期公益培训班,共吸引了150多人报名参加。”平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人员吕展祥告诉记者。
据介绍,平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2022年提档升级新场所启用,总面积约3200平方米,包含文明实践展厅、阅览室、大讲堂、舞蹈健身室、文化活动室、非遗文化展厅、书画室、新时代文明实践大舞台、中心办公室等9个功能区,为各类文明实践活动提供展示舞台。
7月22日,平南县官成镇八宝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首期暑期公益托管阅读班开课,近40名小朋友在大学生志愿者的带领下阅读、练字、玩游戏,度过一个愉快而有意义的暑假。
“我们的活动全程免费,开设有素养教育课、益智游戏课、运动健身课等课程,由2名暑假回乡的大学生负责管理和教授知识。”八宝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工作人员黄华介绍,丰富多彩的文化课程,让孩子能在暑假继续充电学习,同时也为当地群众解决农忙季节孩子看护难的问题。
近年来,平南县积极整合城区公园、广场等场所,盘活乡镇党群服务中心、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等基层阵地资源,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实践所21个、实践站296个、文明实践点3个、实践主题广场3个、实践主题公园2个,构建起“县、乡、村三级贯通”的文明实践“大矩阵”。
阵地建起来,还要“活”起来。平南县因地制宜打造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如大安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深入挖掘大安校水柜习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推出“探寻非遗文化”系列活动。大新镇关垌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用好用活全国最美农家书屋 (文澜书院),开展系列阅读推广活动,提高群众的阅读兴趣,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此外,结合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开展送戏下乡、送春联、猜灯谜、包粽子等文明实践活动,让广大群众参与进来,在互动体验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聚焦“一老一小一残”群体需求,联动多个县直单位,开展“救在身边”“关爱儿童”“邻里守望”等活动,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平南县1人被评为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服务标兵。
立足特色文化品牌“亮”起来
“走台时,要抬头挺胸,步伐要铿锵有力,讲究一个气势……”7月19日上午,平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牛歌戏现场教学培训,该县牛歌戏传承人杨芝向同学们讲授牛歌戏的演唱技巧、动作规范、走台基本要领等知识。40多名“小演员”在老师的指导下,穿上戏服,化上独特的妆容,登上舞台,沉浸式过了一把“戏瘾”。
“我们围绕本土特色戏曲牛歌戏,打造‘牛歌有戏’文明实践品牌,通过开展送戏下乡、戏曲培训等系列活动,丰富农村中老年群众业余生活,同时传承发扬这一特色地方戏曲。”吕展祥介绍,目前该品牌累计开展系列活动500余场,受益群众4万余人次。
7月24日上午,平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龚州丰华——“诗书画”翰墨飘香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广大学生开展书法、绘画培训,深受学生、家长们的喜爱。
平南县被誉为“中国诗词文化之乡”“中国诗词文化传承基地”。平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通过整合资源力量,在文化文艺上发力,重点打造龚州丰华——“诗书画”翰墨飘香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通过开展读书分享会、书画展览、书画培训、笔画交流、送春联下乡等丰富多彩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自项目开展以来,共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文化惠民•共庆重阳、“读领风尚 书香平南”、送教下乡等活动60余场次,服务群众5000余人。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陶冶群众艺术情操。
近年来,平南县坚持把文明实践和传统文化相结合,深入挖掘地方戏曲牛歌戏、国家非遗名录大安校水柜习俗、平南诗词书画文化等当地特色文化,创新活动载体,培育牛歌有戏、情定非遗、龚州丰华、韵动粤西四大文明实践品牌,组织开展各类特色文明实践活动,将一场场“接地气”的文化大餐送到群众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