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讯 日前,在港南区东津镇务凤村艾草加工厂,一辆辆运输车来回穿梭,务工人员有的在晒艾草、有的在装袋、有的在搬运,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2024年,务凤村积极盘活闲置土地,成功引进艾草加工厂项目,每年为集体经济增收2万元。”务凤村党总支部书记杨勇光高兴地说。
近年来,东津镇坚持把设施农业招商作为落实市委、市政府产业转型升级三年攻坚行动的重要抓手,聚焦“四荤两素+大健康”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成功打造广西最大的艾草种植和加工区,创建自治区首家艾草产业示范区。同时,大力开发低丘缓坡等未利用土地,结合林地分散的特点,布局打造蛋鸭、蛋鸡、肉鸽等一批优势养殖产业带,引进贵州华兴蛋鸡、广东秋阳农牧等7个设施农业项目,总投资额9.15亿元。目前,东津镇特色农业产业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中药材种植、现代化养殖等多元化产业格局。产业的快速发展,助推全镇18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总收入666万元以上,村均收入37万元。
“把土地流转出去对我们农民来说是件好事,流转后既能收租金,还可以放心地外出打工,能多挣不少钱……”务凤村村民陈桂周签着土地流转合同高兴地说。为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东津镇积极探索土地流转与利用的新模式。通过建强“一组(支)三会”,发挥村屯理事会作用,探索推行土地“预委托、预流转”模式,充分发挥理事会成员“人熟、地熟、事熟”及资源多、感召力强等优势,最大限度服务项目建设,仅用1个月的时间就完成土地流转,推动总投资1亿元的广西秋阳农牧有限公司成功落地。此外,结合耕地保护等重点工作,强化“党委牵头包装策划+村集体经济组织土地预流转+专班全链条跟进服务”,对辖区内2000多亩潜力地块进行土地流转,为糖料蔗种植等订单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全镇甘蔗种植面积从原来的700多亩增加至2100多亩,2024年预计进厂原料蔗达14000吨,总产值750多万元,通过项目管理服务费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超10万元。
发展特色产业,人才是关键。东津镇积极挖掘和培养本土致富带头人,将人才视为驱动乡村产业发展的“第一资源”。通过深入实施“荷城人才回引”行动,东津镇成功打造乡村人才驿站,吸引了包括冯德泉、李平、李进光等在内的众多能人返乡创业,为乡村产业注入了新鲜血液。在镇村的大力扶持下,以冯德泉为代表的返乡创业人才成功打造了万亩艾草产业种植示范基地和广西首家艾草全链条现代化企业,现有艾制品直营店、加盟店50多家,年产值超1亿元,带动周边100多人就业,种植的农户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80多万元。“我公司已经回收了艾草、金钱草等中药材1万多吨,加工销售产品价值3000多万元,让群众种得出来,卖得出去,为乡村振兴注入了一股新动力。”贵港市桂艾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冯德泉说。
“我们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继续引进更多的特色农业产业项目,为群众创造更多家门口的就业岗位,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东津镇党委书记梁敏利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