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受上游来水影响,郁江洪峰过境,洪峰流量极大。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港南区各级党员干部和各方救援人员不眠不休、严阵以待,全力以赴做好抢险救灾、群众转移安置等工作,顺利应对洪峰过境。
武思江京屋堤位于武思江与郁江交汇处,堤顶高程为49.52米,堤长约5.5公里,保护耕地面积3360亩,保护人口5000人左右,涉及港南区瓦塘镇大村、思怀村,属于防汛重点地带。
汛情就是命令!
9月11日中午,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的领导和水利专家进行研判,确定行动方案。与此同时,贵港市、港南区应急救援队和瓦塘镇干部近130名工作人员立即行动起来,有序开展巡逻排查隐患点、搬运物资、堤坝应急抢险加固等工作。
无论白天或黑夜,京屋堤坝下,运输车辆来来往往运输泥沙、木头和石头,救援队员忙着铲沙、装袋、打包、装车,通过小型的拖拉机一车车运送到堤坝上。堤坝上的救援队员排好队伍,一个接一个,将沙包投入加固点,筑牢防洪线。
9月12日,贵港各地的应急救援、消防救援、武警、民兵、飞鹰救护以及港南区干部等来自不同阵线的人员加入了抗洪抢险的行列,更进一步壮大了防洪阵线。
“今天(9月13日)晚上我们850多名工作人员集中在防洪堤坝上面,主要开展巡坝、处理各种突发的问题,迎接洪峰过境,努力做到最大限度减少洪峰洪水对群众造成的损失。” 港南区应急局局长杨敬伟说。
在排险加固的同时,做好受影响群众的转移安置工作。
“我们是昨天(9月12日)凌晨5点多钟搬出来,有车辆来接送老人和小孩,安置点有床铺和被子睡觉,肚子饿了有面包吃,有水喝。” 瓦塘镇大村村民黄相庭说。
9月13日早上,安置点的大操场上十余顶蓝色的帐篷分三联铺开,安置群众围桌而坐吃起了早餐。“我刚从大村搬到安置点,工作人员安置得很好,有吃又有住,住得好舒服。多谢政府关照我们!” 瓦塘镇大村村民凌春爱说。
在瓦塘镇思怀小学安置点,党员志愿者日夜忙碌装卸搬运生活物资,医务人员行走问询安置群众,观察他们的身体状况。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切实安抚好安置群众。
为有效应对汛情,港南区各级各部门闻“汛”而动,有序落实各项防范措施,通过科学研判、巡查排查,主动应对水位上升可能导致的风险隐患,按照“应转尽转”原则,采取集中安置、亲友投靠等措施,迅速妥善安置转移群众,特别是落实好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的转移避险措施,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此次抗洪抢险过程,涉及瓦塘镇思怀村、大村和新平村共345户748名群众被转移到安全地带并妥善安置。同时落实了后勤保障措施,积极调度提供饮食和安全用水等,确保了被转移群众有饭吃、有水喝、生病能及时就医。以有力有效的工作换来了群众的安心安全,各安置点均物资储备充足,被转移群众思想情绪稳定。
据了解,为应对此次洪峰过境,港南区防汛抗旱指挥部积极协调贵港市、桂平、平南、港北、覃塘多地消防、应急、民兵、蓝天、飞鹰、安能救援队等不同战线的抢险救援人员累计1250多人参与抢险救灾。在46位水利专家指导下(包括水利部、自治区水利厅、贵港市水利局、港南区水利局),840多人负责处置堤坝应急抢险,整个堤分为五个小组段,每个段分别由港南一名处级领导为组长组织防范工作;还组织部分区镇领导干部负责转移安置群众工作。紧急调拨编织袋10.3万只、彩条布41捆、沙石土约5000立方米;使用勾机48台次,后驱动车180台次;救生衣810件、铁锹700把、帐篷700顶、折叠凳200张、毛巾被650床、移动照明设备大小共300余盏(支)、一次性雨衣800件、警戒线200卷、合金钢丝网兜25个等物资,协调了3个取土点和供电局移动供电车等开展抢险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