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新闻网

logo
学习强国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县市区 > 港南区 > 正文

港南区:乘通关监管改革东风 谱羽绒产业发展新篇

2024-09-19   来源:贵港新闻网-贵港日报   作者:刘志宁 李冠宏 黄越钿 谭天力  

“货物从国外运到贵港并完成通关,只用8天,时间和经济成本大幅减少!”近日,贵港市嘉璐羽绒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朝东介绍道。今年3月,该公司自钦州港进境的一票重约18.5吨的水洗白鸭毛经钦州港海关与贵港海关分段联合监管后顺利通关验放,标志着海关总署海运进口水洗羽毛羽绒通关监管改革试点工作在广西贵港市成功落地。海运进口水洗羽毛羽绒通关监管改革是港南区创新构建“多元供货—便捷通关—集约生产—全球营销”体系重要的一环,该案例成为2023年度广西改革攻坚“十佳”成果之一。进口水洗羽毛羽绒通关监管改革落地后,为羽绒加工企业打通了堵点、解决了难点、消除了痛点,为港南区羽绒产业蓬勃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著名羽绒企业——小荷集团。(刘志宁摄)

抢抓时间 加大企业产能

近日,在位于江南工业园羽绒产业片区的贵港市嘉璐羽绒制品有限公司,宽敞明亮的新厂房里,工人正在为钢结构喷涂防火涂层。杨朝东介绍,今年以来,公司一共有两票羽绒从钦州港进境,不但节省了时间,也节省了一大笔费用。目前,旧厂房正在开足马力加快生产,新厂房的分毛车间、原料车间已经投产,水洗车间、制品车间正在装修,预计年底可建成投产。

在贵港市荷城鸿基羽绒制品有限公司,几台高绒机正在轰隆隆地工作,工人忙着搬运羽绒。另一侧,水洗设备也正在生产,技术人员一边观察机器的运行情况,一边操纵着设备,现场一派繁忙的工作景象。

该公司总经理陈盛初表示,海运进口水洗羽毛羽绒通关监管改革的落地,极大地鼓舞了企业创业干事的信心。今年公司计划依托通关监管改革机制,从钦州港进口约50个标箱水洗羽毛羽绒,单此一项就可为公司节约物流成本近30万元。

已经投产的贵港市荷城鸿基羽绒制品有限公司。(刘志宁摄)

贵港市羽绒协会副会长陈绍平表示,海运进口水洗羽毛羽绒通关监管改革实施后,比羽毛羽绒进口绕道香港、天津、深圳、上海、宁波等港口回到贵港的传统线路节约时间三分之一以上,物流成本单柜节约5000元以上。

“海运进口水洗羽毛羽绒通关监管改革是港南针对传统产业提档升级进行的具有鲜明指向性的改革,也是港南羽绒产业破解发展瓶颈,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举措。”港南区委常委、办公室主任、改革办主任覃富炜说。

集装箱货车在北部湾港出发转运至贵港港。(莫淑媛摄)

得益于海运进口水洗羽毛羽绒通关监管改革的推动,港南区羽绒产业产值增长势头强劲。今年前7个月,港南区规上羽绒业总产值21.3亿元,同比增长16.8%;新增规上羽绒企业7家。

抢抓进度 加快园区建设

“我们再也不担心被水淹了,桥圩镇政府的干部真给力!”贵港市利信隆羽绒有限公司负责人余汉龙满心感激地说。

今年4月21日,持续大雨导致羽绒产业片区青山路部分路段被淹,荷城鸿基羽绒、创华羽绒、顺翔羽绒、利信隆羽绒等多家企业生产和建设受影响。接到企业反馈后,桥圩镇人大主席刘海锋与挂点工作组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排查受灾原因,排查后发现是建筑垃圾堵塞排水管导致排水不畅。经与园区施工单位研究解决方案后,刘海锋立即协调挖掘机在堵点另一头开挖排水通道,解决了洪涝问题。

作为“中国羽绒之乡”主产区的桥圩镇,乘着海运进口水洗羽毛羽绒通关监管改革的东风,抢抓时间,积极做好各项服务工作,不断加快推进羽绒产业片区建设。

贵港江南工业园区羽绒产业片区位于港南区桥圩镇,该镇积极实施产业转型升级三年攻坚行动,以壮大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桥圩镇以党建引领,组建园区建设攻坚组,依托“五问五争两承诺”机制,落实“难点问题一线办”,实行“每周一调度、每周一小结、每周一通报”制度,为园区企业提供贴心服务。攻坚组每日深入园区,向企业了解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高效解决园区内坟山迁移、项目供地、道路建设、水电安装等问题,推动项目落地即开工,并落实专人跟踪问题,强化精准督导。

江南工业园羽绒产业片区 (桥圩羽绒产业园) 一角。(刘志宁摄)

桥圩镇党委书记卢世培表示,截至目前,羽绒产业片区已入驻羽绒企业26家,其中16家已试产,新引进5个羽绒产业项目。今年前7个月,桥圩镇规上羽绒企业工业总产值累计达20.46亿元,同比增长28.89%。

抢抓机遇 加速提档升级

初秋时节,在贵港市亨利来羽绒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台小巧的机器在不停摆动,通过透明的玻璃可以看到容器里装的是水和羽绒。陈绍平介绍,正在进行的是5克羽绒1000分钟的拒水测试,通过专门仪器检测羽绒的性能,为羽绒精准生产提供依据。

自动化羽绒生产车间。(刘志宁摄)

港南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港南区羽绒工作专班班长张新胜表示,近年来,港南区抢抓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有利机遇,大力实施产业转型升级三年攻坚行动,切实优化营商环境,全力助力羽绒产业提档升级,已逐步形成初级分毛加工、水洗羽毛羽绒加工和羽绒制品加工全产业链。

港南区注重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引导羽绒行业业主成立了小荷羽绒集团,注册“桥圩羽绒”区域公共品牌商标,增强市场竞争力。同时,加大对羽绒产业的研发投入,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通过培育知名品牌,荷城羽绒、霖达羽绒、亨利来羽绒等一批有市场影响力的品牌相继崛起,提升了港南区羽绒产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港南区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政策支持等措施,进一步推动了羽绒产业的集聚发展,依托贵港羽绒协会平台,做好羽绒行业引导,强化品牌理念,参考行业准入标准、企业资质、品牌影响力等数据,进行择优保留,符合资质、标准的企业与产品,允许企业贴牌生产,打好品牌与市场基础。

同时,加强与国内外市场的对接,拓宽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2023年,港南区与波司登合作出口的销售额超过1.2亿元,羽绒跨境销售总产值突破11亿元。

顾客选购羽绒产品。(港南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羽绒产品通过网络直播销往各地。(刘志宁摄)

为实现羽绒行业提档升级,港南区重点打造高标准的贵港江南工业园区羽绒产业片区,围绕“往精深加工、做羽绒制品”的理念,通过引进先进的生产、加工、检测等设备,实现水洗、品检、加工、质检等全链条生产,促进羽绒产业从初加工向精深加工和做羽绒制品转变,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与此同时,港南区加快搭建羽绒信息中心、检测中心、交易物流中心等核心平台,通过数字化和智能制造升级,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强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推动羽绒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以海运进口水洗羽毛羽绒通关监管改革为契机,乘着改革的东风,在技术创新、市场开拓、转型升级等方面不断寻求新突破,提高核心竞争力,以产业集聚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好羽绒产业这篇文章,擦亮打响‘中国羽绒之乡’招牌。”港南区委书记陶建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