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记者驱车一个半小时来到港北区奇石乡桂中村卫生室,卫生室的大门敞开着,里面却空无一人,约好的采访对象潘菊香不知去向。
“潘医生,我们已经到卫生室了,您在哪里?”奇石乡卫生院的工作人员打电话询问道。
“村里有一名老人身体不适,我正在他家里看病,你们稍等。”潘菊香电话里的回答带着几分歉意。
桂中村位于港北区最北部,距离城区50多公里,其中通往奇石乡的道路蜿蜒曲折,还要穿过达开水库,2017年,高山大桥通车后,该村群众才结束外出需要翻山越岭坐渡船的历史。
在等待的空隙,记者走上卫生室旁的矮坡放眼望去,桂中村被重重大山包围着,静谧的村庄已经告诉大家,潘菊香在此坚守20年的不易。
大约10分钟后,潘菊香迈着轻盈的步伐从村屯小路走出来。眼前的她,衣着朴素,眉目间笑意盈盈。潘菊香说,村里一名行动不便的老人因高血压引起头晕,她接到患者家属的电话后,立刻带着血压计和药箱赶过去诊疗。
这个采访的小插曲,也是潘菊香20年里的无数个日常。
潘菊香是桂中村第一位村医,也是唯一的村医。她是原港北区中里乡高级中学的一名英语老师,与同是教师的丈夫结缘,嫁到了桂中村。在桂中村,潘菊香看到村民看病就医很困难,患病的村民要么顶着病痛走山路去找邻村的村医,要么等渡船去乡卫生院。“当时村里没有医生,村委征询大家,谁愿意去学医当村医,看到村民看病就医这么困难,我就报名了。”潘菊香风轻云淡地说。事实上,学医并非潘菊香说的那么轻松,她报读卫校时已是27岁“高龄”,没有医学基础,是家人的支持和村民的期待给她从零开始的勇气。
2002年,潘菊香辞去教师工作,自费到贵港市卫生学校报读中西医结合专业。“我是班上‘高龄’学生,而且抱着学有所成回村为村民服务的决心去学习,周末,其他同学出去玩时,我还在学校学习专业知识,苦练基本功。”潘菊香说,3年后,她如约回到桂中村。
“有潘医生在,我们放心。”桂中村村民覃献妹说,村里的群众无论什么时候去找潘医生看病,潘医生都不会拒绝,小孩发烧,三更半夜去敲门;老人半夜身体不适,让她上门看病……她都毫无怨言。
潘菊香还肩负着村里公共卫生和家庭签约医生的工作。不论寒冬腊月,还是高温酷暑,她日复一日穿梭在村屯小路上,走访孕产妇、事实无人抚养儿童、65岁以上老人和慢性病患者等,定期为他们提供专业的医疗和健康指导服务。
潘菊香20年一直坚守在大山中的小小卫生室,成为桂中村680多户2300多人的健康守护人,用医者仁心书写着村医平凡又非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