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贵港,艳阳高照。近日,港北区中里乡平山村贺地屯的油茶种植基地里,油茶树生长旺盛,个大饱满的油茶果挂满枝头。村民忙碌在油茶树间,采摘、装袋、搬运……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丰收景象。
“我们种植了500多亩油茶树,今年都挂果了,农户正忙着采摘。”平山村贺地屯理事会会长刘运看着油茶基地高兴地说。
中里乡平山村贺地屯油茶种植基地是港北区“小”理事发挥大作用的成功案例。2021年以来,港北区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建强村屯理事会为切入点,推行“党支部+村屯理事会”治理机制,通过实行屯“五步议事法”协商程序,不断健全联治模式,激发群众主体意识,“理”出乡村治理新路子。
庆丰镇杨林村南屯理事会发动经济能人、村民等积极筹资建设农家书屋,旨在激励村里的年轻人勤读书、善读书、读好书,进一步营造浓厚的乡村文化氛围。2024年底,南屯的农家书屋进入竣工阶段,即将投入使用。
港北区采取整合资源、筹集资金,规范提升屯级议事活动场所271个,实现群众遇事有组织、议事有场所、干事有带领,不断激发群众建设热情。在屯党支部的带领下,按照个人自荐、党员群众推荐、户主大会研究决定的程序,从党员骨干、村民小组长、群众代表、致富能手、离退休干部等优秀人才中选拔理事会成员,推选群众威望高、热心公益事业的在职党员干部和退休村干部担任理事会会长,让屯内大小事都有人管、有人办。同步成立屯级监督会,负责重大事项决策、资金管理的监督,构建支部引路、理事带路、群众上路的“一组三会”治理体系,推动屯级组织强起来。
大圩镇新建村石坑屯组织理事会成员、村民小组长、经济能人等召开乡村振兴座谈会,商议村屯环境治理、乡村风貌提升及壮大集体经济工作,进一步完善“理事会+公司+农户”“现金股+土地股+管理股”发展模式,发动群众和周边村屯共同发展乡村休闲旅游项目。
港北区坚持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原则,实行屯级理事会包片包联制度,每名成员联系10至20户村民,以入户走访、户主会等形式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形成理事议题。在自然村推行重大事项决策“五步议事法”,即党支部提议、党员群众合议、户主会决议、理事会实施、实施过程和实施结果“两公开”等程序,引导村民围绕村庄建设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村集体经济发展等事项展开协商。定期组织村民群众代表召开“板凳会”,收集屯情民意,列出每月工作清单,由理事长带头跟进落实,干群齐心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目前,在屯级党支部和理事会的带动下,港北区完成了749个基本整治型村庄建设,打造了幸福樟村、毓秀杨林、美丽平山等一批“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样板村庄,掀起了一股“屯看屯 户比户”的发展新气象。
武乐镇武乐村上村屯理事会成员发动经济能人和屯内村民,探索“理事会+公司+村民”的发展模式,以合作、合资、合股的方式,合力发展特色农业。2023年,上村屯盘点清算收回屯集体林地160亩、水塘18亩,累计盘活土地406亩。2024年顺利完成我市首宗村级集体建设用地确权发证,确权发证46.45亩,助推铁精粉石英砂加工项目成功签约,屯集体经济每年增收土地入股分红8万元。
理事会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按照“理事会引领、企业合作、群众参与、集体增收”的原则,采取“党支部+理事会+致富能人”的模式,组织村民合理盘活和开发集体土地、山水、田园等资源,大力推动“食用菌”“桂系猪”“瑶山鸡”“武乐福荔”“富硒橘红”等特色产业发展,有效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实现多渠道增收致富。目前,港北区770个屯中,80%的屯有集体经济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