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北讯 立冬时节,笔者走进港北区庆丰镇太兴村的乡间田野,放眼望去,一片片芡实种植基地映入眼帘,硕大的芡实叶片犹如墨绿圆盘铺满水面,紧密地挨在一起,长势喜人。
“我们村从2018年开始,流转土地种植芡实,既增加了村民就业机会,又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0多万元。”庆丰镇太兴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股份经济合作社理事长陈加西说。
据了解,太兴村通过“合作社+村集体”的种植模式,种植680多亩芡实。其中,流转500多亩土地给庆丰镇祥源芡实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芡实,又以村集体为单位种了180多亩芡实。如今,小小的芡实已经变成了富民兴村的大产业。
“我在太兴村种了500多亩芡实,在青岭村种了200亩,在大圩镇新建村种了395亩,预计亩产芡实150—200公斤,亩产值2200元,总产值可达242万元。”庆丰镇祥源芡实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伟祥介绍。
在港北区武乐镇逢宜村藿香种植基地里,工人挥舞着镰刀将成熟的藿香连株割下,整齐摆放在田垄旁晾晒。“现在还没到农忙季节,听说藿香基地招人,我就约上姐妹们一起来这里干活,每天干8.5个小时,一天能挣100多块钱。”藿香采摘工人冯庚英边干活边介绍。据藿香基地负责人林仕文介绍,今年基地种植了100亩藿香,现在已经成熟了,总产量预计有30吨—40吨,目前已经采收了50亩。
港北区贯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因地制宜培育壮大中药材产业,助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群众增收致富开“良方”。目前,港北区中药材种植面积约2万亩,中药材种植合作社有10个,其中,种植穿心莲1700亩、芡实1100亩、艾草279亩、紫苏227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