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讯 近年来,港北区港城街道党工委聚集产业转型升级三年攻坚行动,以“党建链”串连起产业、文旅、服务等链条全面发展,充分释放党建牵引力,培育新质生产力,汇聚产业发展动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力经济提质增效。
串起经济“产业链”,让产业集群“强”起来。该街道牢固树立“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大党建思维,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拓宽工业、农旅项目信息渠道,加快推动储备项目落地转化。以辖区粤桂产业园为重要载体,强化土地、资金、水电等要素保障,持续稳定现有理文纸业、齐峰新材料等重大项目发展,不断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积极配合打造中国—东盟生活用纸产业园,助推24家纸品企业入驻,实现每天至少有250吨纸品销往全国各地,力争到2026年纸加工产能100万吨以上,装饰纸产能20万吨以上,现代纸业产值100亿元以上。深入实施“红色引擎”工程,强化龙头企业引领和联盟,优化资源配给和共享,整合辖区优势企业26家,成立纸业、化工、纺织等产业联盟3个,持续深入对接菏泽美饰家等6家企业,利用重点企业的渠道、资源开展产业链招商,促进企业抱团发展,推动产业链上下游高效协调。今年1至7月,该街道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13亿元,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工业总产值5.7亿元,同比增长2.9%。
串起生态“文化链”,让农文旅业“旺”起来。该街道依托北环生态农业景观廊道,构建“1+5”农文旅融合发展格局,把文化、旅游资源优势转化成发展动力。持续打造以“壮美龙井”为中心,涵盖北片5个村的党建引领民族团结示范区,把特色文化与旅游市场新需求、新场景、新业态有机衔接,开展“三月三”民族文化活动,举办了“贵港记忆 遇见非遗”大型直播公益行活动之走进龙井村体验本土壮族人民的婚礼,再现壮族婚嫁文化《哭嫁歌》,持续打响“壮乡”品牌,吸引游客纷至沓来。紧扣荷文化品牌效应,服务富岭村岭底屯、百花山休闲谷、幸福田园等10余个项目,与油茶、火龙果、华竹等产业基地相结合,逐步培育丰富主题民宿、农耕体验等业态和产品,构建农文旅产业集群,实现了从“单一模式”到“农旅融合”的蝶变。
串起“服务链”,让服务质量“优”起来。该街道聚焦产业转型升级三年攻坚行动,把党建融入重大战略、重大任务、重大项目建设全过程,做优做实服务员。依托书记项目、“难点问题书记一线办”等平台,建立书记发展任务清单,践行“四下基层工作法”,街道主要领导带头深入重大项目、产业园区等一线开展调研,及时解决堵点、难点问题。推行重点任务党员领衔制,激励党员干部积极融入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改革,探索“党建+重点项目”“党建+志愿服务”等方式,组建“党建+大服务”工作专班,选派9名企业党建工作指导员帮联辖区26家工业企业,全力推动企业稳产达产。建立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清单、问题清单与任务清单“3张清单”,实行“一链一策”“一企一策”,多措并举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实际困难112个。近两年来,共服务驻区企业14家,促进2000多人实现就近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