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讯 今年以来,港北区港城街道聚焦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以权责清单试点工作为契机,把网格治理列入权责清单,推动网格动态组建,下沉区、街两级网格服务,深化“党建+网格化”治理模式,有力推动基层治理减负增效。
网格治理“入清单”,狠抓基层治理有力度。该街道抓住权责清单试点工作的契机,推动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列入街道基本权责清单,建立大网格1个、中网格11个、小网格210个和微网格22个,完善“街道网格—村(社区)网格—屯级网格”三级网格体系,通过“采集上报、分析受理、分流交办、问题处理、核查结案、评价反馈”的网格闭环管理机制,在网格内处理邻里纠纷108起,形成了“人在网上走,事在网格办”的服务模式,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变为治理效能。
网格组建“动态划”,确保服务群众有准度。该街道推进“红格善治工程”深化拓展年行动,落实网格服务管理精细化,将综治信访、交通安全等工作划分专属网格细化管理,增强城郊治理的服务能力。该街道还结合当前中心工作,建立消防、防溺水、特殊人群稳控等专属网格,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溺水宣传、抗洪抢险、拆窗破网等网格服务确保安全。
网格服务“双报到”,解决历史积案有深度。该街道推行网格服务契约化“联建共建”机制,借助“双报到”下沉力量,在区直单位挂点联系村(社区)的基础上,协调23个区直单位与11个村(社区)网格联建共建,推动政策宣传落地、矛盾纠纷高效处置;依托科级领导挂点联系屯党支部,联动26名科级以上领导充实网格力量,推行“专职网格员公职化”,联动区、街服务资源下沉到村屯一线,推动专职人员进网格、服务队伍驻网格、执法力量联网格,确保基层有人干事、能干成事。今年以来,该街道推动区直部门及领导干部到村屯解决道路和征地补偿遗留问题2件;通过联合巡察部门协调,樟村将集体山林租金发放到全村628户村民手中,提升了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