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有过三上庐山的经历,两次在退休前,一次在退休后。三上庐山,遭遇不同,感受也不一样,酸甜苦辣,五味杂陈,齐涌心头。
1981年5月,趁着到福建学习,途经南昌时,我们乘兴游览了仰慕已久的庐山,这是我第一次上庐山。两天时间,庐山的日出、庐山的云海、庐山的瀑布、庐山的仙人洞等等,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庐山,站在观瀑的最佳位置,瀑布随晚风飘荡,点点珠玉在晚霞映照中,倾泻而下,如奇花异卉争芳斗艳。夕阳变得又圆又红,灿烂的晚霞,让庐山显得更加柔和温馨。置身于这迷人的时刻,心在净化,得以一窥庐山真面目,实是人生一大快事。
可刚上庐山的时候,总觉得庐山的大雾厚重得让人喘不过气来。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走了许久,眼前除了雾还是雾,那漫天的雾隔断了众人与我,厚重得竟然对面不见人影。远处的山峰,身旁的行人,山腰的别墅,一切都若隐若现。那雾如轻纱,如烟岚,挂在树上,绕在山峰,漫至小路,掩在草丛,一切都变得朦朦胧胧。雾自发边流过,自耳际流过,自指间流过,那乳色的轻霭化成细细的水珠,洒在脸上轻轻的、腻腻的,有些许潮湿,吸一口这带有淡淡清香的气息,竟觉有点微醺,放眼四周的朦胧,如同一幅写意图画……苍茫的云雾使庐山像蒙着面纱的仙女,若隐若现。那飘逸的云雾幻动着,仿如她不断更衣,却又不全裸露,让你心里保持几分期盼。
面对这满山的大雾,我心里满是沮丧,中途曾多次想掉头回去。但每次想放弃攀登时,我总鼓励自己,现在回头,前功尽弃,只有坚持到底,方能领略无限风光在险峰!于是,我咬着牙,坚持登上了山顶。在登上山顶的那一刻,所有人激动得欢呼雀跃,我也几乎落泪……原来在庐山之巅,太阳一直都在,巨大明亮的太阳光芒万丈,热烈饱和的阳光照耀着厚厚的云层。那一刻,所有疲惫都烟消云散,所有阴霾都一扫而空,只剩下幸福和感动。
按计划,第三天一早,就在牯岭广场等车前往福州时。上午九时许,我们上了包车,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顺势而下,谁知由于车速太快,车辆竟然失去了控制,汽车侧翻在旁边的水田里,把我从车窗抛了出去,像跳水运动员一样,头朝下,脚朝上,一头掼到水田的泥巴里。“完了,这次完了,连亲人都见不上一面。”这一闪念,迅速占据了我的脑海。
许久,我拼尽吃奶的力气,从泥巴里挣扎起来,从头到脚,全是泥巴,就像一尊泥雕塑,一车人,包括我的同事都没有一个能认出我是谁。后来,旅游公司派车把我们接回南昌,并马上送我到江西医学院检查,还好,除皮肤有些擦伤外,其余并无大碍。
时隔7年后,即1988年8月,我奉命率团到湖北沙市、福建三明参观学习精神文明建设的经验做法。
两天后,我们由武汉乘船顺流而下,取道九江去福建三明市。九江市就坐落在庐山脚下,所以,有到九江不上庐山等于没来的说法。7年前,庐山曾给我留下伤痛的记忆,我不想再上庐山半步。但团里的其他同志都没有上过庐山,现在庐山就在眼前,机会难得,非要上一次庐山不可。拗不过大家,我只好同意。
参观者都是单位的领导,平时在单位,矜持威严,不苟言笑,架步十足。这是第一次上庐山,无论男女,一上山,就像没绳的牛,漫山遍野地跑,只几分钟,早没了踪影。而我,哪也不去,窝在酒店睡大觉。
第三天早上,我早早来到牯岭广场等候大家。可到了10点钟,还有半数人不见踪影。一直等到11点,仍有三人未归队,急得我直跺脚。12点,这三人才一拐一拐地回来。原来他们在仙人洞照相时,贪奇好险,爬上岩顶拍照,结果岩石松落,差点跌落山谷,幸得树枝挂着,只是伤着皮、扭着筋,并无大碍。
2016年11月10日,我们全家游庐山,这是我第三次上庐山——离第二次上庐山已经整整28年,我已退休,成了古稀老人。当晚我们全家下榻牯岭大酒店。
刚好,再过9天便是我68岁生日。当晚,女儿女婿在酒店为我提前庆生。过了今晚,明天就是69岁了。人生70古来稀,算来我也是古稀老人了。筚路蓝缕几十年,从单薄到厚重,从起点到新的起点,我一直都在路上。心情爽朗,酒兴正浓,加上小外孙在旁边殷勤劝酒,一杯一杯又一杯,汪洋恣肆,不觉便酩酊大醉。刚上床,便酣然入睡。梦中,我来到了神话中的海上仙山,看到神龟背着蓬莱欢舞,且山不倾倒。而我,在瀛洲采摘灵芝,乘着云朵远行,晚上住在扶桑,餐风吸露。梦中,我见到了昆仑高峰上的木禾,看见仙人在空中自由飞翔,漫游山村,采摘灵芝,与瑞兽嬉戏,用仙草喂仙鹿,仙人们永葆青春,遨游世界。
第二天,在朋友的陪同下,我们全家游了仙人洞、含鄱口、美庐,陶渊明、杜甫、毛泽东等历代名人的故居,再次领略了庐山的雄奇秀丽及其钟毓灵气。平时,庐山总是云遮雾障,很难见到它的真面目。这次游庐山,正值立冬时节,晴空万里,难得一见的阳光,显得格外灿烂。阳光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山特别青,树特别绿,水特别碧,天特别蓝,人也显得特别爽朗,年轻了许多,游了一整天,居然不累不乏,情致不衰,游兴不减……
有机会,我还要再上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