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新闻网

logo
学习强国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艺 > 正文

梦回马练,这无尽的乡愁

2025-01-16   来源:贵港新闻网-贵港日报   作者:陈世穆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余光中先生的诗句,宛若一把钥匙,悄然开启了记忆的闸门,令我再次沉醉于对家乡——贵港市平南县马练瑶族乡的深深念想之中。那里是我生命的摇篮,也是我灵魂的栖息地。

马练瑶族乡,作为贵港市首个民族乡镇,也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与有世界瑶都之誉的金秀瑶族自治县的罗香乡接壤,毗邻南汉状元梁嵩故里大鹏镇,与程颢、程颐延师周敦颐讲学读书之地官成二程岩、三夫子庙相距不远。此地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历史底蕴深厚。从营盘村西汉古墓出土的小陶斧、铜耳杯,到唐宋时期的武郎县古城址;从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山人村住地遗址,到如今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李发南旧居,每一处胜迹都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沧桑。

在这片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土地上,无数马练儿女以智慧、汗水、鲜血乃至生命,谱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篇章。清代咸丰年间便不断涌现的马练、水晏和河段义渡即彰显了邑人的乐善好施;1927年5月的水晏暴动,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英勇武装斗争;革命先辈李发南全程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壮举,更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成为我们心中永恒的骄傲与力量源泉。

家乡,是我童年的乐园。那些与小伙伴们嬉戏玩耍、捉迷藏、掏鸟窝的日子,如同一幅幅鲜活灵动的画卷,深深镌刻在心,永不褪色。那时的我们,天真无邪,欢声笑语洒满每一个角落。母亲在灶台前忙碌着煮饭做菜,那诱人的香味至今仍让人回味无穷,那是家的味道,是母爱的馨香。傍晚时分,父亲或是与邻居闲谈,古今佚事信手拈来;或是修理农具,为春耕秋收做准备;或是不厌其烦地给我们讲述《狼来了》《龟兔赛跑》和《精忠报国》等故事,传授人生的智慧与道理,尤其是堂正做人、踏实做事、敬老孝亲、勤奋好学的家教家风,所有这些,都如同融入血脉的基因,深刻地影响着我,塑造着我。

正是家乡这片水土的滋养与培育,使我逐渐成长为一个有理想、有志向的青年。我深知,唯有走出大山,方能更好地领略世界的广阔,方能更好地回馈家乡。于是,我将勤补拙,暗暗发力,终于考上了首府的大学,成为全村首名大学生。那一刻,我深知,这不仅是我个人的荣耀,更是家乡人民的自豪。

然而,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家乡也在悄然变化着。因为荔浦至玉林高速公路平南段修建以及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的征拆,让家乡的老房子成为了回忆。特别是父母的相继离世,更让我沉浸在无尽的哀思与遗憾之中。每当忆起他们慈祥的笑容与温馨的关怀,心中便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酸楚。余光中先生诗云:“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这份心境,又有几人能够真正领会?

伫立高速公路旁,凝视着那片曾经无比熟悉的土地,我的内心交织着复杂的情感。我为家乡日新月异的发展感到由衷的欣慰,同时,也为那些逝去的记忆感到忧伤与惆怅。这既是对往昔岁月的深切怀念,也是对未来前景的无限期许与憧憬。我担忧那些独具魅力的民族建筑会遭拆除,那些精湛绝伦的手工艺会面临失传,那些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会被逐渐淡化。我更害怕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迅猛推进,那片绿水青山会遭受污染,失去原真的生态之美。此外,我还忧虑随着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那些肥沃的良田是否会被荒废,或是被改种果树、挖土建塘——毕竟,这片土地曾滋养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人。

马练,这个生我养我的地方,永远是我心灵深处最柔软的部分。无论岁月如何更迭,那份乡愁都将如同一道永恒的印记,深深地镌刻在我的生命之中。让我们怀揣着这份乡愁与期盼,继续坚定前行吧!因为在那里,有我永远无法割舍的根与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