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之后,秋色渐浓。生活在南方的城市,几场秋雨驱除了暑热,一切仿佛都变得安静下来了。静,是一种修为,一种心灵的境界,此时适合悦读,适合与文字来一场灵魂的约会。
当中秋的明月洒遍妩媚的大地,各类文化庆典与交流活动席卷而来。踏着浅秋的时光,呼吸着温润清新的空气,我受邀参加了一场“书香城市,畅享悦读”的读书分享会。在小镇的图书馆里,以各类书籍为背景墙的荧幕,播放着轻柔的音乐,文化氛围空前热烈,几乎座无虚席。主持人朗诵着《月光下的中国》里的诗句:“我一直想为月光下的中国写一首诗,我喜欢她宁静的样子,喜欢她温柔中的强大力量;在夜色里,她银装素裹,仿佛无数雪花的绽放,散发着梅的清香……”在清脆嘹亮的嗓音里,活动拉开序幕。
聆听着小读者对阅读的感受,我的思绪仿佛又回到了从前。小时候的我,总是渴望能有书可读,可是这小小的愿望总是难以实现。买不起书,也很难借到书。有时候为了借一本书看,得为别人去放一个星期的牛或为别人扯好几筐的猪草。为了订购一套《小溪流》,还得跟着家人去几十公里外的雪峰山上去砍柴售卖,换取订书的资金。如今的小城处处是书店,校园外、商场里、公园中,小型的书屋遍布,只需一张身份证便可随意借阅。我不禁感慨时代的变迁,祖国的繁荣,人民文化与精神生活的提升,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秋天应该是一年最好读书的时节。读书讲究一个“静”字,如果心神不宁,或天热地燥,或严寒冰冻,即使勉强能读,也未必是最佳时节,秋天却有得天独厚的天时地利。“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一阵秋风便可打开一条思念的河流,秋风吹梧叶响便能唤醒骨子里沉睡的哀愁,芭蕉配上细雨,那源源不断的情思便如泉涌。“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这巧妙绝伦的意境足以慰藉我们那颗渴望阅读的心灵,让所有的世俗杂念无处遁形。
周末我带着家人一起去踏秋。我们来到城市郊外的北江边上,女儿手里始终捧着自己心爱的诗集。也许是在我的熏陶下,她对阅读的喜爱与日俱增。暑假她参加了一个“乡村振兴,青春赋能”的青少年文学征文大赛,一首小诗歌《暮游西江公园》获得三等奖,这对于一个文学少年来说是一种莫大的鼓励。辽阔的北江,秋水泱泱,如镜的江面上飞鸟掠过,水边的芦花点燃白色的火焰。秋风轻拂,黄色的草,红色的花,雁鸣阵阵打开了一扇高远的门,也激发了我们心中的诗意。
邂逅最美的秋色,捧读心仪的诗书。在阅读中体会人生的非凡意义,品味人间烟火之外的“真意”。在重塑人生的过程中,完成自我的救赎,让生命回归本色。看着女儿在江边捧书静读的认真样子,我的心中泛起了清清的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