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精者,医术高明;诚者,医德高尚。读了药王孙思邈先生的《大医精诚》,方才了解到,所谓医者,乃智者、仁者、德者也。通过读这本书让我明白,只要我们有至精至诚的信念,只要有同情慈爱苍生的心灵,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努力保障人民健康安全,我们也可以成为一名大医。
每个人都有梦想,因为外公是医生,所以在耳濡目染下,我从小也立下志向,长大后要成为一名济世救人的好医生。奔着这个梦想,高考所有志愿都填了临床医学专业,后来也如愿成了一名医生。在大学期间,通过医学史的学习,我知道了从古至今的医德高尚的医生的事迹。“不为良相,当为良医”,先贤的语言,让我体会到做医生的乐趣和魅力。我梦想成为华佗、李时珍、张仲景、孙思邈那样的医生,像他们一样,医德高尚,医技精湛,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医生,是人们需要的医生。孙思邈的《大医精诚》是东方的希波克拉底宣言,他在《千金方》一书说到:人命至重,贵于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人的生命至关重要,比千金还要贵重,一个有效的药方救治好疾病,善德超过了千金的价值。阅读孙思邈的《大医精诚》,感受到药王孙思邈的一股凛然正气扑面而来,给人一种心理的强烈震撼,传递了慢慢正能量。正是在这些古代医学大家崇高思想的指引下,我确立了“普救含灵之苦”的志向。生活的历练,让我更加坚定了当初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妙手回春的白衣天使,像孙思邈那样成为“苍生大医”。
梦想带给了力量,为了实现成为一名好医生的梦想,我从未放弃过努力,把满腔的热血和激情,全部用在钻研医学知识,用到救治病人上。生命所系,性命相托,一旦接收了病人,病人的性命就攥在你手里,一定要为病人负责到底。在临床实践中,我全面认识学习和吸收各家学术观点,博采众长,从实际出发。把握最初的信息,尽心诊疗,是我从事医生的目的,让我发现患者最真实的一面,建立系统的联系,进行医学的思考,完成诊疗决策。看到患者信任的目光,是我从事医生的根本目的以及当医生最大的乐趣。从医十四年以来,我兢兢业业,苦学医学知识,尽量用所学的医学知识解除病患的痛苦,还注意医患之间的沟通,安抚他们的情绪,抚慰他们的心灵。我们不止一次地为一个个濒临死亡而又极度贫困的患者捐款,为他们买食物,这些在医院里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都能维系着病人的健康。病人的好转和痊愈,就是对我最大的褒奖,病人出院时的一句“谢谢医生”,一个笑脸,就是对我最大的肯定。
梦想带给我责任和担当,指引着我前行。2020年的湖北的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全国各地的医务人员前赴后继奔赴湖北抗击疫情。我主动请缨,申请前往武汉抗疫,成为广西援湖北第五批医疗队的一员。忙碌的日子时间总是过得很快,在武汉,我们每一天都很充实,到了隔离病区,和上一班医生完成交接班后,开始一天忙碌的诊疗工作:查房,了解病人状态,开具医嘱,书写病程记录,处理病区病人的病情变化。我们管的病人主要是养老院的老人,有些老人生活不能自理,有些还患有老年痴呆,我们每天都在用心给病人救治的同时,还安抚他们的情绪,抚慰他们的心灵,用最优质的服务满足患者需求,树立他们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决心。队员们不但要给老人打针、发药、健康教育,还要每天坚持给他们喂饭、翻身、拍背、换纸尿裤,老年患者吃喝拉撒全部依赖于我们医护人员。队员们穿着防护服完成每日的医疗工作,都是浑身大汗。因为劳累和不适,不止一个队员在防护服里呕吐。但是我们用坚韧的毅力坚持完成任务。查房时,患者听出我们口音不是本地人,我跟她们说是广西来的医疗队,病人投以感激的眼神,隔着护目镜,我也能感受到患者眼神的变化。总结起来自己做的所有工作,无非就是两个字“筑路”,为患者找到康复的路!援汉45天,从一开始对未知事物的不知所措,到后来面对工作的沉着冷静,不由得想对自己竖大拇指。武汉,这个城市已经在我心中烙下深深的印记,因为有太多“第一次”在这里发生:第一次“推光头”,第一次乘坐免费的包机,第一次时时刻刻戴着口罩手套鞋套,第一次觉得被人需要过,第一次直面生死却又毫不畏惧……经过45天的努力,我们的医疗队取得很好的成绩,共救治新冠肺炎确诊患者251人,其中重症13人,无一例病人死亡,为广西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从湖北回来后,我更加加深了对行医的认知,作为一名好医生,要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决心。
我会勇于负责,主动担当,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发光发热,为体现自身价值,共筑中国梦不懈努力,我要以一名党员的身份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继续发扬抗疫精神,向药王孙思邈学习,将大医作为人生目标,更好的承担起医者仁心的神圣职责,更加努力工作,爱岗敬业,及时更新医学知识,不断完善和充实自己精湛的医术,用一颗慈母之心救治病患,为守护家乡人民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贡献力量!
(2022年“中国梦·劳动美——喜迎二十大 建功新时代”读书征文活动二等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