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新闻网

logo
学习强国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艺 > 正文

行走在家乡的路上

2024-05-20   来源:贵港新闻网-贵港日报   作者:韦超宁  

我是地道的山里人,泥土筑起的瓦房,在泥房里面加个木板楼,这就是我的老家。村头有一条弯弯的山路,是我们通往外界的唯一通道,它忠实地纪录着家乡人们的辛酸岁月,也放飞着乡亲们向往美好新生活的梦想。

家乡叫龙洞村,名副其实,父辈们每天从这条山路走出山洞外的田间地头,锄草、施肥、播种、耕耘、收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辛勤劳作。孩童时,我也一年四季走在这条弯弯的山路上,上学、放学,几个同学就在这条路上嬉闹,夕阳西下,炊烟袅袅,现在耳边仿佛还萦绕着母亲在家门口大声地呼唤我们回家吃饭的声音。

后来,我沿着这条山路走到外地求学。初中和高中阶段,我每周都要回家一次取粮食和生活费。虽然家徒四壁,一贫如洗,但父亲还是会从牙缝里省出一小袋玉米,碾碎后用布袋子装好搭在我的肩上,然后用一根细棍子往蚊帐杆里面捣鼓半天,挖出卷得皱巴巴的钞票递给我。我在这条坑洼的山路上走了八年多,一次次的往返,没有了童年天真的玩兴,怀揣希望的内心沉甸甸的。

外出工作的那天,走在这条熟悉的弯弯山路上,我一路上不停地跟长辈们和乡亲们打招呼,他们一脸凝重地叮嘱我,到政法部门上班后要怎么做,有的甚至拉着我的手,流下了眼泪,为这个小山村能有一个年轻人走出去而感动。我终于走出了这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小山村,沿着蜿蜒的小山路走向外面的世界。在乡亲们的情绪渲染下,我心里酸酸的,在对家乡的不舍和坚定往外走的情感中来回拉扯。

参加工作后,我开过两轮摩托车、三轮摩托车、小汽车等无数次丈量回家的山路。在那个偏僻的龙洞村,家乡的这条路,勾连着我与家乡的乡愁余韵,仿佛就是我心灵深处的诗和远方。繁忙的工作之余,在寂寞的夜晚,每每想起它,想起路那头的人和事,家乡就在我心里鲜活起来。我时常梦到家乡的这条路,梦到春天来了,家乡的路变宽变平整了,路两旁的树绿了,路边的小草开花了,山路拐弯处的山坳上粗大的苦楝树也开花了,漫山遍野开满了白得耀眼的李花……

倦鸟还巢,老村新象。在我背井离乡工作数年之后,脱贫攻坚战和乡村振兴的号角吹响城乡各地,全体干部群众积极投身到这场空前的如火如荼的创造新生活的行动中去,“村村通”“户户通”和自来水工程,让家乡的面貌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如今,我再次返回家乡的时候,这条山路已经变成了一条两米多宽的水泥路,更让人惊讶的是,家家户户门前的小路都变成了硬化水泥路,一条条漂亮的乡村路犹如耀眼靓丽的彩带镶嵌在崇山峻岭中,连接起山中的各个村落和各家各户。

驾车行驶在家乡弯弯的公路上,时不时与疾驰的小汽车和一辆辆满载着农产品的货车擦肩而过。偶尔也路遇骑着摩托车、电动车疾驰而过的年轻人,留下一路欢声笑语。缓慢地行驶中,我与乡邻们大声打着招呼,心情格外舒畅,此情此景,再坚硬的心都会被这巨变所撼动。

路通了,日子也好过了。村子里外出打工的、做生意的、办工厂的人逐渐多了。村子仿佛一夜之间换上了新装,村落变得更加整洁有序,低矮的泥瓦房全部变成了崭新的楼房。夜幕降临,伴随着动感十足的旋律,村民们来到文体活动中心踏歌起舞,打篮球、打乒乓球,每个人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劳作一天的疲惫也消散了。

看着乡邻们拿着手机有说有笑地走在宽阔的村路上,看着路旁树上的落叶在空中翩翩起舞,总觉得眼前的一切如梦似幻。走新路、住新房、享受幸福快乐的新生活,如今已成为家乡父老的真实写照。

再次行走在家乡的路上,我觉得生命更加充盈,常常嘴角含笑眼里噙泪。人就是这样,让你一直舒心快乐的地方,不见得会刻骨铭心;经历贫苦的地方,却往往会让你泪流满面。只有在故乡,灵魂仿佛才有安息之处;只有走在家乡的路上,心才落了地。

我行走在家乡的路上,如同在一首婉约绮媚的诗里徜徉,慢慢走,慢慢看,慢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