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新闻网

logo
学习强国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艺 > 正文

回家的路

2024-01-27   来源:贵港新闻网-贵港日报   作者:熊仕喜  

群山起伏,山道弯弯。我的家就在连绵起伏的丘陵深处,从村子里向外无限延伸的乡间小路像一根有魔法的手指,牢牢地抓住每一颗游子的心——从村子里走出去的人,总是渴望顺着山路回到自己的家乡。

二十多年前,我离开家乡到远隔数百公里的城市读书。初见城市道路宽阔平整,街上车水马龙,忽然惊觉城乡差距之大。毕业那年,家住城区的一位室友执意要送我回乡。下车后,他帮我提着大包小包的行李,走在七弯八绕的山路上,他不停地问:“还有多远啊?这山路可真难走啊!”

那条路是乡村最朴实的土路,如今只在记忆深处依稀有它的影子。

十年前,我调进县城工作了,买了属于自己的房子。可七八十里外的乡下老家仍然是我的牵挂。母亲年纪渐大,还守着家里的老宅,周末的时候我总想带着妻儿,回乡下老家看看。下了客车,从国道边的一个朋友家里推出我寄放的摩托车,颠簸在山路上匆匆回家,每次到家,总是头发蓬起,灰尘满面。晴天还好,石子路上就是灰尘多一点;遇到雨天,车轮溅起的泥浆更是烦人。

说实话,经常奔波在坑坑洼洼的石子路上,不只是累,更多的是觉得不方便,有些日子甚至不想回老家了。除了路不好走,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农村用水也不方便。吃的水要到村里共用的水井(水塘)里挑,更别说享受太阳能淋浴了。正因为如此,跟我回家的孩子,最多吃个午饭,就吵着要回城了。

好在这种状况不久就得到了改善。四年前,“村村通”惠及家乡,七八里长的乡村石子路全部改造成了平整的水泥路。美中不足的是,路修得有点窄,最宽处也只有3米多。有一次,眼见路上两辆车相遇,一辆小四轮没办法,只好倒车,轮子滑出路面,滑到斜坡地里,我们路过的几个人费了半天劲,才帮着把车推上来。年前“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开工了,路面又拓宽了不少,每隔一段路就有一处宽阔的会车处,回家的路算是让我放心了。目前,村里正在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工程”,村路两边听说要架设太阳能路灯了呢。

前年,村干部开始挨家挨户地做工作,说是要给农户安装自来水,不过每户要贴几百元钱。妈妈打电话问我要不要装自来水。我说,当然要装,不是国家实施“民生工程”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几百块钱谁会给你铺设管道,通上自来水啊?有了自来水,就可以安装太阳能热水器了,我们回家再也不用担心洗漱不方便了。

有一天,行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看见“民生工程”的标识牌,便用手机拍了几段小视频放在朋友圈里。家住城区的老同学马上在下面发了几个灿烂的笑脸,还真诚地写道:“改革开放结硕果,民生工程惠万家!”我立刻跟帖:“回家路上赏美景,城乡遍开幸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