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新闻中心 > 网评 > 正文

【老徐茶座】破旧立新 简办不“减情”

2025-06-30   来源:贵港新闻网-贵港日报   作者:张日芳  

主持人语:遏制农村陈规陋习,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始终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让移风易俗入脑入心,培育清新文明的环境,不仅要强化主管部门的主体责任,还要充分调动广大群众自身的积极性。在这方面,龙口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值得学习的范式。

葬礼作为生者对逝者告别的仪式,操办形式各异。大部分民间葬礼,都很隆重,三天三夜的吟诵、游跪、道戏及全村人集体吃喝等司空见惯,如此大操大办,主家历来被赞“孝义深重”。龙口屯人却在多年前就开始葬事简办,党员引领民众积极破除迷信,抵制铺张浪费之风,40多年来形成了白事不请道公、一切从简的文明治丧新风。这份“不孝”,破了迷信,破了“面子”,立了正气,立了新风。

破除迷信,破旧立新,需要勇气。封建迷信说法的形成,为时甚久,信者众多。笔者采访时,听龙口人说到“如果不请道公,则被认为丧事没有办好,被族人视为不孝、藐视祖宗,祖宗不得安宁,会回来闹事”时就明白,类似说法是他们破旧立新的“魔咒”。在国家实行改革开放的最初,龙口人商议“白事公约”,虽然也曾有观望,不少村民也存在与“神说”有关的某些担忧,但最终能形成全屯公约,说明龙口人接受了时代新思想,把破除迷信与改革开放、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认知水平获得提高,并迈出了可喜的实践步伐。他们的勇气,在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在对改革开放的支持、在对科学的崇尚中积攒,进而突破了虚无的“魔咒”,走出“从简”大道。

破除“面子”,排除干扰,也需要勇气。红白喜事素来是农村中人情往来的载体之一。夹杂面子上的虚荣,不少人大操大办,互相攀比,造成铺张浪费。龙口人在白事不请道公团队的基础上,进一步简化程序、缩减规模,让山村的葬礼“静悄悄”,以致有人称他们抠门到跌破面子。但他们从容面对,坚持推行。他们的勇气,源于对“人情面子”的正确理解,源于对节俭、绿色、幸福生活的追求,进而厚积薄发,涵养了移风易俗、文明发展的好“面子”,将文明新风树进了群众的心坎。

2024年、202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提到移风易俗,强调要以红白喜事为载体,发挥村民自治作用,强化村规民约激励约束功能,对婚丧嫁娶、起土上梁、乔迁新居等民间社会常态化生活场景提出具体指导意见,持续整治人情攀比、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等现象,持续完善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老爱亲等约束性规范和倡导性标准。由此可见,移风易俗工作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走过的40多年,也是龙口人破旧立新、追求进步的40多年。龙口人在破旧立新中大力发展生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团结一致完善民生保障制度,破得了旧、立得了新。他们树立了破除迷信、简至大道的正气,树立了科学发展、振兴乡村的文明新风。

在人们思想不断解放、物质文化生活不断丰富的今天,社会面的封建迷信思想沉渣仍不时泛起,陈规陋习仍不少见,龙口人敢于打破陈规陋习,以坚持不懈的实践寻求社会共识,找到最大公约数,让群众认同新观念新做法并形成规矩,涵养文明新风,推动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这些实践,值得学习和借鉴。

/

栏目最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