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新闻网

logo
学习强国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 > 正文

贵港市利源羽绒有限公司:温暖世界的轻盈力量

2025-02-11   来源:贵港新闻网-贵港日报   作者:全媒体记者 杨小露  

原标题:

温暖世界的轻盈力量

——贵港市利源羽绒有限公司发展与创新之路

2月1日,农历正月初四,港南区的羽绒产业一条街荷花城羽绒店内人头攒动,顾客挤满了各个角落。货架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羽绒服,颜色从经典的黑色到喜庆的红色、紫色,琳琅满目。几名店员忙得不可开交,一边为顾客介绍款式,一边帮忙试穿,热闹的景象扑面而来……

顾客在荷花城羽绒店挑选羽绒服。全媒体记者杨小露摄

“我从广州到港南探亲,听亲戚说这里的羽绒服不仅价格实惠,质量也很好,摸上去手感柔软,穿起来轻便又暖和,就一下子买了3件。”来自广州的陈先生说。

每天12时,抖音贵港荷花城羽绒直播间又开始热闹起来了。温馨的灯光映衬下,各式羽绒服饰挂满旁边的展示架,主播身着店内最新款羽绒服,在镜头前详细地讲解着各个款式羽绒服的材质、保暖性能与时尚设计等。直播间内,观众的评论也热闹起来,有的询问尺码,有的询问款式、颜色等,主播则一一耐心回复,与观众热情互动。

从最初的羽毛购销到粗加工提炼,再到如今线上线下融合销售羽绒制品,贵港市利源羽绒有限公司在过去的36年里,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从向“心”而生到向“新”发力,再到向“质”发展,每一朵羽绒都凝聚着两代羽绒人的奋斗坚持与温暖情怀,不断焕发蓬勃生机。

向“心”而生,从羽毛购销到粗加工的探索

1982年,桥圩青年陈凤寅本可以选择稳定的工作——教书育人,但他心中却燃起了创业的火焰。他决定尝试一条不同的道路,依托港南区桥圩镇羽毛发展的优势,开始收购鸭毛。“我父亲那时候每天就穿梭在街头巷尾,挨家挨户地收购鸭毛,再卖出赚取差价。”贵港市利源羽绒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满说,这种看似简单的生意,却为陈凤寅积累了第一桶金。后来,陈凤寅发现,仅仅依靠卖鸭毛,利润非常有限,于是他开始思考如何进一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1995年,陈凤寅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开始进行鸭毛的粗加工。他购置了木制加工机器,将鸭毛中的油脂与羽毛分离,提炼出羽绒。“尽管当时只能提炼出40绒,但这已经是一个巨大的进步。”陈满说,羽毛的加工不仅提高产品的价值,也为陈凤寅带来了更高的利润。然而,技术的局限和资金的匮乏,使得他只能进行简单的粗加工,无法进一步提升产品的质量。

2000年,随着技术的改进和资金的积累,陈凤寅凑齐了资金,创办了自己的第一个加工厂。“父亲通过引进铁皮机器,将羽绒的提炼纯度提升到了50绒甚至60绒。”陈满介绍,这一突破不仅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让陈凤寅的羽绒销往广东等地。2014年,陈凤寅创办贵港市利源羽绒有限公司。

向“新”发力,科技创新赋能产业转型升级

2015年,陈满从父亲手中接过接力棒,开始了对羽绒产业的改革发展。“市场变化太快,传统的粗加工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必须通过科技创新来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陈满说。2018年,陈满大胆引进桥圩镇首台高绒机,这台高达24米的机器能够将羽毛提炼出80绒甚至90绒。这一技术的引进,不仅大幅提升产品的质量,也为企业带来了更高的利润。

“仅仅依靠羽毛加工,企业的增长空间有限,必须将产品线延伸到羽绒制品领域,才能不被市场淘汰。”陈满说。为了迎合市场,他将羽绒被作为突破口,开始尝试制作羽绒被。“羽绒被作为家居用品中的高端产品,不仅市场需求稳定,而且附加值高,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利润空间。”陈满说。

2021年,陈满又进行了新的尝试——制作羽绒服,并创立了“荷花城”品牌,这也标志着该公司从粗加工向品牌化转型。为了确保产品的保暖性和舒适性,陈满用80绒、90绒来填充,并采用防风防水的高科技面料。同时,他还注重产品的细节设计,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羽绒服的推出,不仅丰富了“荷花城”品牌的产品线,也为该公司带来了新的增长点。“只有不断创新,探索更多的可能性,才能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活力。”陈满说。

检查羽绒制品,把好质量关。全媒体记者杨小露摄

向“质”发展,数字化转型打造经济增长点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陈满逐渐意识到,传统的线下销售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2021年,他开始尝试线上销售,通过拍摄视频在抖音和视频号上进行推广。“线上运营在当时来说几乎是空白,没有人坚持去做,所以我要抓住这一机会,哪怕开始的时候很难,我也没有放弃,我知道这是公司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起点。”陈满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2年,陈满拍摄的许多视频点赞量和播放量成倍增长,出现了多个“爆款”视频,有70%的顾客是通过刷到视频后前来购买。“当时店门口经常停了很多外地车牌,来到店里‘扫购’,一问才知道都是刷到短视频过来的,这让我非常惊喜。”陈满说,这一巨大的成功,让他看到了线上销售的巨大潜力。

2024年,港南区的其他羽绒企业也纷纷开始进行线上推广,形成集聚效应。“这种集体发力不仅让更多人看到了桥圩羽绒的独特优势,也进一步提升了桥圩羽绒在全国市场的知名度。”陈满乘着这一股东风,倾注更多精力进行线上销售,聘请专业人员每天进行直播,展示店内的各种羽绒制品。“从2024年10月正式启动直播以来,直播营业额已突破100万元,线上销售目前占到整个营业额的1/4甚至1/3。”陈满说,直播不仅要注重内容的质量,还要不断通过数据分析优化直播策略,提升用户体验,这样才能提升直播的吸引力,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感。

线上销售的爆发式增长,为该公司效益带来了大幅增长。2023年,该公司实现产值7000多万元;2024年,该公司实现产值近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