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新闻网

logo
学习强国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 > 正文

一场邂逅,一个成长

2024-12-28   来源:贵港新闻网-贵港日报   作者:平南县大安镇凤谷小学 梁彦  

我与《贵港日报》的缘分,始于2022年春季学期组织学生参加贵港市第四届“小荷尖尖”青少年新作文大赛。我班小卢同学的作文《记忆里的外婆》荣获一等奖,并被选登在《贵港日报》上。这篇作文是我在一次批改习作中发现的,感觉写得情感真挚,便指导学生进行修改,用于参赛。

学生获一等奖令我激动难眠,得知作品登报更是欣喜若狂。虽说荣誉属于学生,但其中也凝聚着自己的心血,见证它从一篇普通习作成长为获奖佳作并发表于《贵港日报》。此后,我反复研读该作品,琢磨其中的成功之处,深切体会到了教学相长的真谛。我开始思考如何更精准地捕捉学生的写作灵感,怎样给予恰到好处的引导,这无疑是在教学能力上的一种成长。

这一过程不仅让学生在写作技巧与情感表达上获得提升,于我自身而言,也是对教学方法与写作思路的一次深刻的反思与验证。此前,我从未有过公开发表作品的经历,看到学生能够发表作品,我也试着投稿。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所写的散文《磨米》《温暖》等有幸在《贵港日报》见报。从那时起,我便对《贵港日报》格外关注。

2024年2月,我看到李品贞老师在《贵港日报》“荷老师讲故事”栏目发表的《聊聊两篇小学生作文》,对我校学生的获奖作品进行了精彩点评,被其中的内容深深吸引。后来我截图放到本校关于在贵港市“小荷尖尖”青少年新作文大赛获奖的宣传报道中,或许是机缘巧合,这篇文章辗转到了李老师手中,我得以加她的微信。看到她朋友圈分享的教育故事,我也萌生出投稿到“荷老师讲故事”栏目的想法。

我投的第一篇稿件《那个怒气冲冲的女孩》得以在该栏目发表,这给了我极大的鼓舞。半个多月后又投了《给学生作文写批语》,没过几天,张思编辑主动添加我的微信。张编辑指导我对稿件进行修改。事后,我对她说:“作为编辑,您主动联系作者指导修改,真让人受宠若惊。”“我们编辑要亲民。”张编辑笑着回应。

正因编辑的亲切随和,我后面连续写了好几篇稿件,张编辑总会精心修改。投稿前,我会把稿件阅读修改10多遍甚至更多。即便如此,仍存在不足之处,而张编辑帮忙润色后的稿件,总让我有恍然大悟、受益匪浅之感。

张编辑所说的“带着感情来写,写出真情实感,兼顾可读性”成为我写作的座右铭。

在校园的日常里,与学生相处的点滴大多平凡无奇。然而,正是这些看似平常的瞬间背后,却常常隐藏着动人心弦的情感或深刻的教育哲理。“荷老师讲故事”栏目所呈现的,正是这样一批满溢着教育情怀与哲理的故事。自栏目开设以来,刊发的每一则故事我都细心阅读。其中梁汝老师的《你看你看月亮的脸》让我深切感受到“亲其师,方能信其道”。通过阅读其他教育同仁的作品,既能学习他人的长处,也能为自己的教学和写作带来启发。

不经意间,我已在“荷老师讲故事”栏目发表了多个教育故事。文字的背后,是无数次对教学场景的回味与剖析。通过文字将这些经历沉淀,我更加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进而能够在教学中更好地因材施教。

同时,故事里也饱含着师生间真挚的情感。已读高中的小唐同学看到我写的《给学生作文写批语》时高兴地说:“老师,想不到您还记得我发给您的评语小视频,好感动哦!”

在写作之路上,我收获的不仅仅是发表作品带来的喜悦,更有珍贵的友谊、教学水平的提升。“荷老师讲故事”栏目为我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引领我在不断学习与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行,让我在教育与写作的天地里享受属于自己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