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反诈“组合拳” 守好群众“钱袋子”——我市两级法院依法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违法犯罪
近年来,我市两级法院坚持打防并举,准确把握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新形势、新变化、新手段、新特点,依法认定、精准打击,以高质量司法守护人民群众的“钱袋子”。蔡某某等43人诈骗案和黄某某等20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案等5个案例,分别入选2022年、2023年广西法院依法严惩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违法犯罪十大典型案例。
凝聚工作合力出“真招”
“全市法院要依法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违法犯罪,推动形成打击、预防、治理并举的工作机制。”在2024年全市法院刑事审判工作会议上,贵港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唐波说。
依法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及关联违法犯罪,是我市两级法院依法重点惩治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群众反映强烈的犯罪的重要举措。
我市两级法院多措并举,筑牢反诈“防火墙”,由贵港中院统筹调度“一盘棋”,制定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方案,细化责任分工,全面落实打击整治、源头监管、宣传防范等9项工作措施。推行“清单式”管理,对电信网络诈骗及关联违法犯罪案件实时进行审判监督管理,定期梳理全市法院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违法犯罪案件的数据,深入研判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总体情况及变化趋势。针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办理期间发现的问题,贵港中院通过条线工作会议、专题调研等形式加强业务培训,做实条线指导。同时,加强与公安、检察、银行、电信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健全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协调机制,提高工作的整体性、协同性,让诈骗分子无处遁形,守护好群众的财产安全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依法严厉打击出“硬招”
“我有内部关系,可以帮忙办理养老保险。”
“每个月都能领到几千元的养老金?我办!”
桂平市的刘先生得知韦某有“渠道”通过一次性补缴养老保险的方式来办理退休手续后,十分激动。他拿出自己辛辛苦苦积攒的11万余元找到了韦某,让其帮忙补缴养老保险。这是一起以代办养老保险为名实施的诈骗案。
桂平市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韦某先后以办理养老保险方式诈骗了刘某、杨某等116名被害人,除案发前以发放“养老金”的方式返还给被害人的钱以及帮部分被害人交纳养老保险费外,尚有638万余元未退赔给被害人。最终,法院依法判决韦某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14年,并处罚金50万元。对韦某违法所得的638万余元予以追缴,发还被害人,有力打击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
一直以来,我市两级法院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坚持依法从严惩处,持续加大追赃挽损力度,坚决震慑遏制犯罪。全市法院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首要分子、骨干成员等,尤其是利用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丧失劳动能力人等特殊群体实施犯罪的行为;坚持全链条打击,斩断灰黑产业链,依法审结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等案件,最大限度压缩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滋生蔓延的空间;正确适用宽严相济、认罪认罚从宽等刑事政策,引导被告人积极退赃退赔,最大限度为受害人挽回经济损失。在两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中,经办案人员释法明理,说服被告人全部退赔被害人经济损失40多万元。
延伸审判职能出“新招”
“辛辛苦苦一辈子,不料被骗一下子;电信诈骗花样多,声音好听又会说;天上不会掉馅饼,都是骗子设陷阱……”“虚拟币投资:‘财富神话’还是‘诈骗陷阱’?”……贵港中院重点打造“贵法君说法”普法品牌,先后推出了防骗顺口溜、贵法君“典”案例等群众想要看、听得懂的普法作品。同时,在线下组建“贵法反诈”宣讲团,到社区、学校、企业等地开展反诈宣传。2023年以来,我市两级法院开展反诈宣传“法律七进”活动60多场(次)。
此外,针对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案件中被告人年龄总体偏小甚至部分被告人是未成年在校生的实际情况,“贵法反诈”宣讲团到全市近20所中小学就“预防电信网络诈骗”上专题法治课,并向有关部门提出加强未成年人的法治宣传教育、进一步净化网络空间等意见建议。针对审判中发现未成年人利用自己的银行卡为电信诈骗分子提供转账帮助的情况,贵港中院开出司法建议治理“良方”,向中国人民银行贵港分行发出《关于加强未成年人银行账户监管的司法建议书》。中国人民银行贵港分行积极回应,在银行业系统发送《关于加强未成年人银行账户监管的风险提示》,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银行账户的分类管理、监测,广泛开展安全用卡宣教,共同推进未成年人涉电信网络诈骗的治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