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老师,如何打造一堂40分钟的高效课堂?10月14日至21日,港南区新塘镇新塘小学举办第十六届“青春杯”教师高效课堂教学比赛(以下简称“青春杯”课堂比赛),全校31名科任教师参与赛课。比赛中,教师们积极探索教法,精心设计教案,呈现了一堂堂精彩纷呈的高效课堂。
“青春杯”课堂比赛在新塘小学已连续举办了16年,是该校提升教师教学技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展示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重要平台,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一批批青年教师在浓厚的教学研究氛围中快速成长起来。
10月15日,新塘小学第十六届“青春杯”教师高效课堂教学比赛现场,四年级语文老师吴芙蓉正在赛课。(记者林子棠摄)
赛课,磨砺教师教学技能
“同学们,你们眼中的秋天是什么样的呢?”10月19日,新塘小学一年级语文老师李金婵正在参加“青春杯”课堂比赛,她参赛的课堂内容是一年级上册的课文《秋天》。课堂上,李金婵通过图片展示、想象画面、结合情境反复练习等不同策略引导学生敲响秋的大门,寻找秋天美景。
这是她第16次参加“青春杯”教师课堂比赛。在新塘小学任教27年的李金婵,从第一届“青春杯”课堂比赛开始,她的身影从未缺席,始终秉持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学生成长的期待,不断磨砺自己的教学技能。
“以前我上课,可不像现在如此从容。把控课堂节奏都是在一次次的赛课中磨炼出来的。”李金婵介绍,向优秀的教师学习,取长补短,每次赛课都能让她有新的收获。
回忆起刚站上讲台的日子,李金婵总是无法在40分钟的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常常因为讲不完本节课的内容而拖堂,不仅影响了教学进度,也让学生对课堂产生了疲惫感。
2008年,新塘小学开展第一届“青春杯”课堂比赛,这对于李金婵而言,正是一个审视自我、提升能力的良好机会。从备课、磨课到比赛,再通过比赛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李金婵意识到自己平时上课讲的问题太零散,没有围绕教学主线进行课程设计,这才导致她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
找到原因后,她开始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案,采用主线式教学方法,围绕主题开展教学,将要点围绕主线的展开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课堂上,通过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在不断的教学实践和赛课的磨炼中,李金婵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所带班级的成绩常年保持在年级第一名。
同样在教学方法上经历深刻转变的还有该校英语老师黄冬梅。2019年黄冬梅来到新塘小学任教,参加了第十届“青春杯”课堂比赛。她发现,其他老师巧妙地运用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将原本枯燥的英语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赛课后,她开始尝试将多媒体资源融入自己的课堂中,通过生动的画面和悦耳的声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更多的学生开始喜欢上英语课,也愿意开口讲英语了。”黄冬梅欣喜地与记者分享当前的英语教学情况,该校英语成绩整体有了质的提升。
赛课,教师载誉归来
10月16日,2024年贵港市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比赛获奖名单公布,新塘小学语文老师黄依亭获得小学组语文科目一等奖,这是她第二次代表港南区参加市级比赛并获得殊荣。
“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与历年来多次参加本校的赛课活动密不可分。”黄依亭感慨道,每次比赛都是一种锻炼。
2022年9月,黄依亭来到新塘小学任教,第一次参加“青春杯”课堂比赛,从接到教学内容到着手准备再到磨课,最后能够完整地呈现这堂课,仅有一个月的时间,这对当时的她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
“备课磨课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成长的过程。”谈及第一次的赛课体验,黄依亭说。第一次赛课,她只取得二等奖的成绩。但是通过这次赛课,黄依亭发现了自己在教学上的不足之处,如对课堂重点的把握、教学语言的设计、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等,教学能力还需要提高。此后,黄依亭更加积极参加赛课,从备赛时的苦恼,到磨课时的心乱如麻,以及赛前的紧张心情,再到比赛结束的豁然开朗,每一次的赛课体验都让黄依亭得到全身心的磨炼。
今年8月,黄依亭参加贵港市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不同于校内的课堂比赛,市级的比赛需要现场抽取比赛课题、现场备课、现场设计教案和制作课件,现场完成说课和模拟上课,全方位地考察教师的教学技能以及综合素质。有了在校的赛课经验后,这次参赛黄依亭显得更加从容,赛前的准备也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截至目前,该校教师参与自治区级比赛获得荣誉4人,获得市级比赛荣誉9人,一批批优秀教师在赛课中脱颖而出,成为学校教学的中坚力量。
赛课,引领学校教学新风貌
“‘青春杯’课堂比赛在于引领更多的青年教师成长,每次比赛我们都要求全校老师参与,每一名老师既是参赛者又是评委,相互切磋技艺,共同进步。”该校校长李西恩向记者介绍举办该课堂比赛的目的。
2013年,李西恩到新塘小学担任校长,在课改的大趋势下,李西恩对已经开展了5届的“青春杯”课堂比赛提出“三有三提一得”的新要求,即每次比赛都要围绕专题进行赛课,要有课型、有新的教学方法、有教学成效;提高哪些理念、提高哪些技能、效率是否提高以及得到什么收获?
李西恩希望,赛课真正成为教师专业发展成长的舞台。
“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情’字是什么结构?左右两边哪边大、哪边小……”在该校的语文课堂上,记者旁听老师在教导学生识字写字的过程。老师先从观察字的“形”切入,通过解析汉字的字形结构、大小、关键笔画和位置,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汉字特点,再通过“说、范、练、展、评、改”六步进行教学。这一教学方法正是该校在一次次赛课过程中形成的“四看六步”字形教学法,在帮助学生理解汉字含义和字形特点的同时,激发他们对汉字的学习兴趣。
该教学法实施以来,新塘小学学生在每学期的识字写字考评中,合格率由实验前的82.4%提高到现在的98.6%,优秀率均达90%以上,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连续获镇第一名,并稳居港南区前列,荣获港南区写字教学改革先进学校、广西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与应用基地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该教学方法先后辐射引领广西、海南2省(区)共300多所学校9万多名师生受益。
2019年,新塘小学被选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实验学校。这一工程的推进工作起初困难重重。
为了推进工作,当年,李西恩提出,在本学期的赛课中,教师必须运用A1学情分析技术来授课。面对挑战,大家纷纷聚在一起,相互探讨、学习,发挥集体的力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们逐渐摸索出一套“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顺学而导”授课流程,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还极大地促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2023年,该校荣获自治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优秀案例三等奖。
“2013年我来到学校时在校生432名,到2024年增至688名。”李西恩介绍,赛课赛出高效课堂,这是越来越多的家长送孩子到新塘小学就读的一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