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讯 近日,港北高中百余名师生走进中共广西省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参观每一件承载着厚重历史的文物,聆听讲解员讲述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接受一场触及灵魂的思想洗礼。
“黄日葵、谭寿林等革命先辈追求真理、为党的事业勇于牺牲的精神令我深受感动。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将更加坚定地肩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坚定理想信念,努力成为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港北高中副校长、壮族教师谢寿光说。
近年来,我市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多措并举增进各民族文化认同,共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般紧密相连,为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汇聚磅礴的力量。
教育是筑基之石。我市充分利用中共广西省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罗村会议遗址及黄大年纪念馆等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通过讲述黄日葵、谭寿林、陈岸、黄大年等革命先驱和“时代楷模”的感人故事,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系列教育活动,创作出一系列富有时代气息、民族特色和深受群众喜爱的文艺作品,如《压舱石》《葵花向阳》《谭寿林》《少年黄大年》等,生动地讲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感人故事,让“五个认同”理念深深根植于各族人民的心田。2022年以来,我市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成功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讲堂21期,不断提升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民族工作的能力。同时,通过“德润荷城”系列文化活动、“荷城大舞台”群众文化活动等一系列举措,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市“和为贵”文化系列活动已连续举办14年,被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评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广西十佳案例”。
市图书馆一楼南厅近70平方米的“红石榴书屋”,规划了“道中华”数字阅读、民族团结书籍阅读、红色文化体验等3个功能区,配有以民族团结主题、地方特色文献为主的藏书800余册,具有浓厚的民族团结进步文化氛围。
今年以来,我市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以图书为载体、以阅读为媒介、以读者服务为纽带,升级打造“红石榴书屋”,多维度打造各族群众阅读服务平台,常态化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系列活动,打造有影响力的特色阅读活动品牌,丰富我市各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目前,我市已构建起1个总馆、13个主题分馆、68个读书驿站的三级联动服务体系,打通各族群众阅读“最后一公里”。同时,市图书馆依托“荷你悦读”“荷田故事汇”“荷城讲坛”等活动品牌,在世界读书日、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等重要时间节点,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活动共32场次,参与活动人数18.2万余人次;举办展览、科普讲座、研学体验、诗词竞赛、朗诵大赛、故事讲述大赛等活动共10余场次,通过互动式、多元化的活动向读者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在精神,以润物无声的形式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和价值,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图书馆民族团结教育更富生气。
在学校教育方面,我市创新实施“红石榴培根铸魂工程”。全市2256所中小学校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巧妙地融入日常教学中,从“开学第一课”到主题班会,从社会实践活动到校园文化建设,全方位、多角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港北高中的汉族学生欧阳惠是该校黄大年纪念馆的讲解员。她在向参观者讲述校友黄大年的事迹时,自己也深受触动:“黄大年老前辈的爱国精神和科学追求让我深受感染,我立志要像他一样,厚植爱国情怀,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青年。”
以文化为桥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我市还通过线下线上相融合,利用全媒体矩阵,在报刊、电视、广播及新媒体平台上开设专栏,展现各民族和谐共处的生动实践,广泛宣传民族政策。同时,将市民族文化公园打造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公园,建成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同心文化载体)60个,并打造了一系列文化载体,全力推动形成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