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请喝水,喝多一点。”近日,韦红星带着4岁的女儿来到市区新世纪广场献血屋,准备开始他的第22次献血。经过献血登记、健康征询、体格检查、血液初步筛查等流程后,确认符合献血条件便准备开始献血,韦红星的女儿看到后,反应很快地到饮水机接了一杯水给爸爸。
韦红星是覃塘区覃塘法律服务所的一名法律工作者,从2011年开始献血。以往他都是在覃塘的献血车上献血,这次他特意选择周末来到新世纪广场献血屋,是想带上女儿一起,让她近距离接触无偿献血,了解无偿献血的意义。而这样的献血经历,对于韦红星的其他家人来说却再平凡不过了。因为,他的儿子从小到大看爸爸献血,在父亲的影响和带动下,今年刚满18岁便选择以无偿献血的方式,送给自己一个独特而意义深远的“成人礼”。
韦红星回忆说,2011年的一天,他下班途经覃塘街,看到无偿献血车上有几个年轻人在献血,想起1996年上大学时曾有过一次献血经历,让他萌发了再次献血的念头。于是,他走上了献血车,开启了工作后的第一次献血。
“血液能救人一命。”这让韦红星找到了在工作之余能做的有意义的事。而这一献,就是13年。韦红星表示,其实当时没想过要坚持做这件事,在献血后一个星期,收到市中心血站发来的血液合格及血液发往医院救治患者的信息,让他切实感受到自己的血液能拯救病人的生命,因而感到无比自豪,从此坚持无偿献血。他想要通过无偿献血的方式更多渠道地尽一名法律工作者的社会责任,用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点亮别人生命之光。
多年来,在韦红星的宣传发动下,他健康适龄的家人及亲朋好友纷纷加入了无偿献血队伍。韦红星常常和孩子们说,他们虽然不是医务人员,不懂治病救人,但捐献可以再生的血液,能够让许多生命垂危的病人重获新生。韦红星的儿子自小听着父母讲述白衣天使与献血救人的故事,在幼小的心灵埋下了治病救人的种子。如今,他的儿子成了一名医学生,也是无偿献血队伍中的一员。
在微信国家政务服务平台的“全国电子无偿献血证”小程序上,记录着韦红星无偿献血13年的数据。截至目前,韦红星参加无偿献血22次、总量8800毫升,曾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和银奖。今年,韦红星完成了2022—2023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的申报。
“血液可以再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加入无偿献血的行列,让涓涓细流汇聚成爱的江河。” 韦红星说,只要国家政策允许,自己身体符合献血条件,他会把无偿献血这件事一直坚持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