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新闻网

logo
学习强国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 > 正文

多元解纷绘就诉源治理新画卷——我市法院积极创新矛盾纠纷实质化解渠道

2024-06-20   来源:贵港新闻网-贵港日报   作者:谭彩珍 通讯员 温鹏富 周剑芸  

“工程都完工4年了,还不给我们结算工钱。”

“不是我不想给工钱,是公司实在拿不出钱。”

“你们起诉到法院,老板没有钱,你们还要申请强制执行,费时费力。”

去年12月,在港南区人民法院桥圩法庭和港南区司法所、东津镇综治中心等工作人员耐心调解下,成功化解一起涉31人的欠薪纠纷。

这是我市法院聚焦“三端”解纷,积极推动诉源治理改革,创新矛盾纠纷实质化解渠道的一个生动事例。去年,全市法院受理各类民商事案件数同比下降1.64%,实现5年来民商事受理案件数首次下降。今年1月至5月,全市法院受理各类民商事案件数同比下降9.08%。

抓前端“治未病” 诉前联调控增量

“感谢你们,帮我追回了工钱……”

近日,平南县人民法院联合县人社局、县总工会,通过“法院+工会+人社+N”多元解纷工作机制,合力化解一起因拖欠劳动报酬引发的劳动争议案件。此案是3个部门自今年3月14日召开联席工作会议后,成功调解的第二起案件。

近年来,我市法院积极搭建多部门协同工作、纵横协调、上下联动、问题共商、信息共享的劳动争议多元化解工作机制,形成了“法院+工会+人社+N”劳动争议化解一盘棋格局。同时,全力打造“红格善治+诉源治理”调解品牌,主动融入网格对接基层解纷力量,在全市乡镇建立了40个司法服务站,与有关部门签订多元解纷协议25份,构建“基层调解在先、法院诉讼断后”的基层多元解纷机制。此外,还与市银保监局完成“总对总”诉调对接工作,全面构建“人民法院主办、多部门联合参与”的金融纠纷诉源治理工作格局,拧紧金融纠纷化解一股绳。今年1月至5月,全市法院新收一审民商事案件数同比下降6.29%。

抓中端“治已病” 提质增效减存量

“非常感谢法院为我们解决纠纷,我们终于可以安心过年了。”今年2月6日,港北区人民法院联合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通过诉前调解为330余名农民工追回薪酬1100余万元,让他们过了个安心年。

2019年6月,我市某投资公司将一工程发包给某建设公司,建设公司又将劳务工程分包给某劳务公司,劳务公司依照约定组织330余名农民工施工。但因开发商未按时付款,导致劳务公司未能及时向农民工支付工资。农民工多次讨要薪酬无果,于今年1月向有关部门寻求帮助。由于该案涉及农民工人数较多,拖欠金额较大,港北法院一方面通过府院联动机制,与市住建局、市劳动监察支队多次沟通核实情况,并召开座谈会商讨拟定调解方案。另一方面,积极做总包公司、劳务公司负责人的思想工作,释明不支付农民工工资行为的法律后果。因前期做了大量协调工作,调解当天,总包公司、劳务公司承诺于2月8日前向330余名农民工支付劳务报酬。调解结束后,港北法院立即录入案件信息,批量制作生成调解书并送达给各方当事人。

近年来,我市法院健全案件繁简分流机制,优化案件分配和办理流程,实现案件轻重分离、快慢分道。今年1月至5月,全市法院一审民商事案件用时进一步缩减,其中小额程序、简易程序、普通程序用时同比分别减少3天、6天、12天。

抓末端解心结 实质解纷防变量

“没想到你们千里迢迢赶到深圳执行,太感谢了。”近日,覃塘区人民法院收到申请执行人发来的一条短信,对法院为其追回9000余元案款表达感激之情。

2022年9月,原告在某二手交易平台购买被告的一只宠物猫,被告承诺一个月内宠物猫不会发生猫瘟和猫腹水等重大疾病。然而,买回来才10天时间,宠物猫就被诊断出患猫瘟,经医治无效死亡。原告多次要求被告返还买猫款和支付医药费未果,遂向覃塘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判决被告返还原告买猫款和赔偿医疗费用共计9000余元。因被告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规定的义务,原告申请强制执行。在执行过程中,被执行人始终拒不履行义务。因此,法官带队赶往深圳被执行人住所,开展判后答疑工作。最终,被执行人表示服判息诉并当场将案款履行完毕。

近年来,全市法院积极改进判后服务模式,推行“判后答疑+服判息诉”“判后答疑+自动履行”“判后答疑+法治宣传”,着力做好审判后半篇文章。今年1月至5月,全市法院一审民商事案件上诉率为9.7%,全区法院最低;服判息诉率达90.3%,排名全区法院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