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新闻中心 > 行业 > 正文

把新顾客变成回头客 把回头客变成好朋友

2025-10-30   来源:贵港新闻网-贵港日报   作者:口述 陆永香 整理 全媒体记者 姜佳坤 见习记者 罗可怡  

10月28日,陆永香在店里查看新会陈皮。全媒体记者姜佳坤摄

我叫陆永香,是港南区湛江镇人,熟悉我的人都爱叫我“香香”。从2007年创业至今,我做过美甲、花艺,现在经营着一家滋补品店和一家私房菜馆。常有人说我运气好,但我心里清楚,生意兴隆的背后,除了自己肯拼肯干,更重要的是把顾客放在心上,用真诚服务把新顾客变成回头客,把回头客变成好朋友。

我的创业初心,离不开父亲的影响。小时候,家里很困难,一家5口人,仅有一亩地可以耕种,粮食常常不够吃。20世纪90年代,父亲到城里做生意,他总是凌晨四五点钟就出门,晚上11时才踏着夜色回家。靠辛勤付出,我们家过上小康生活。看着父亲忙碌的身影,我打心底里敬佩,也暗暗立志:要像父亲一样,靠自己的努力闯一番天地。

2006年大学毕业,我毫不犹豫地回到贵港。因为我熟悉这里的每一条街巷,我坚信家乡是干事创业的沃土。起初,我进入机关单位工作,日子安稳却总觉得少了点什么。2007年夏天,父亲让我认真规划未来:“是守着安稳,还是创业?”那晚,我辗转难眠,最终下定决心:辞职创业。

父亲给了我3万元作为创业启动资金。经过一番市场调研,我瞄准了当时刚在贵港兴起的美甲行业,专程去南宁学了几个月技术,回来后开了一家美甲店。一开始店里只有几名员工,后来生意渐渐红火,巅峰时员工达到16人,每天从上午9时忙到凌晨1时许。

随着工作越来越忙,我渐渐发现:店铺太依赖我的个人管理,只要我不在,营业额就明显下滑。那几年,我几乎全年无休,早出晚归,根本顾不上家庭。那时,大儿子还不到3岁,丈夫在体制内也忙,看着孩子期待陪伴的眼神,我第一次反问自己:“为了赚钱错过孩子的成长,值得吗?”

真正让我下定决心改变的是一场意外。2011年大年初二,我们一家从平南县返回贵港城区,在高速路上遭遇车祸,我被撞得头破血流。所幸我只是鼻梁骨折,其他并无大碍。这场生死考验,让我彻底想通了:生命诚可贵,家人的陪伴更是金钱换不来的。

2015年,我咬咬牙关掉了美甲店。之后,我去北京学了两个月花艺,回到贵港开了一家100多平方米的花店。我把自己包的花束拍成照片发到朋友圈,大家特别喜欢,纷纷来订购,花店生意很快步入正轨。

没想到,花店的忙比美甲店有过之而无不及。除了散客,我还接开业、婚庆的花篮订单,常常从早忙到晚。一天已经深夜零时许,一名顾客发信息给我,说和女朋友吵架了,想马上送束花道歉,“等不到天亮了”。我没多想,披件衣服就往店里跑,选花、剪枝、包装,折腾了半个多小时,把花送到他手上时,他握着我的手一个劲儿说:“谢谢!谢谢!”

2016年情人节,我们提前3天开始备花,连续3天通宵达旦。情人节当天,购花的订单爆了,好几个跑腿小哥帮忙送花还忙不过来。那天下午3时许,我正低头包花,突然眼前一黑,腿脚一软就晕了过去。店员慌慌张张把我送到医院。医生说:“再这么拼,身体就垮了!”

5年前车祸,后面又累晕。我又一次痛下决心:关店转行。

这次关店后,我开始带着家人四处旅游。旅途中,总有人托我带当地特产:广东的陈皮、甘肃的黄芪、东北的人参……次数多了,我萌生了卖滋补品的念头。为了找好货,我跑遍了全国各地:去广东新会挑陈皮,跟当地的师傅学分辨年份;到甘肃岷县选黄芪,一根一根地看断面、闻气味;往东北的森林里找野生人参,跟着采菌人走山路;去云南收松露,蹲在市场里比对品质……

2018年,我开了一家滋补品店,主打新会陈皮。开店第一个月,囤了10多万元的陈皮却无人问津。我转变思路,在朋友圈分享陈皮的药用价值和收藏要点,还主动教顾客通过纹理、香气分辨年份。要知道,新会陈皮年份相差一年,1公斤差价就200多元,但我从不会以次充好。慢慢地,顾客开始信任我,店里的陈皮也越来越畅销。

如今,我3个微信号的朋友超过1.5万人,都是这些年积累的顾客。他们信任我,很多顾客还成为我的好朋友。丈夫也从体制内辞了职,和我一起打理生意。有人问我做生意的诀窍,其实真没什么复杂的:就是把顾客当朋友,你对人家用心,人家自然愿意常来。这世上哪有什么天生的好运气,不过是用心把每一件事做到极致罢了。

栏目最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