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料真能做到那么精准?”
“一个人就能管理1000头猪?”
在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广西扬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扬翔集团)生猪“料—育—养—宰—肉”一体化“人工智能+”产业应用场景,吸引来自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等东盟国家客商和观展者前来咨询。
此前,扬翔集团的AI养猪技术为韩国养殖业智能化升级提供了解决方案。
近年来,扬翔集团聚焦猪业全产业链,积极抢抓新机遇,推进跨区域及国际化布局,以生猪全链条数智化成果为传统畜牧转型升级提供范例。
按需喂养,每人可管1000头猪
吸引东盟客商关注的是扬翔集团创新打造的“FPF(未来猪场)智能养猪整体解决方案”——人工智能(AI)、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与业务场景深度融合,构建起一个覆盖猪只全生命周期的“云端猪场”,能在精准饲喂、母猪发情、疫病防控等关键环节,为猪场管理提供智能化应用和决策支持。
位于港南区亚计山的扬翔集团智能设施楼房猪场,每一头猪从出生起就戴上电子耳标。这枚小小的耳标相当于“电子身份证+健康档案”,戴上该耳标能够自动将它们的体重、日龄、品种等信息采集上传至云端,让饲养员和系统精准识别出每一头猪的具体情况。海量数据经过分析和处理后,自动生成个性化饲喂方案,通过精喂仪、饮水宝等智能化设备自动调节水料混合比例,让每一头猪都吃上专属的定制营养餐。智能环控系统时刻在线,精准调控猪舍温度、湿度以及通风,让猪群始终处在舒适环境中。
5个人管理1000头母猪、3000多头小猪在这里成为现实。猪群生长期间,设备运行产生的所有数据,最终汇总到管理员的手机端,即便不在养殖一线,也能实时掌握猪场的各种情况。日常巡栏时,管理员轻点手机,智能设备自动完成下料等工作。养猪变得高效轻松,为推动传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范例。
今年5月,扬翔集团还推出生猪全域数智节粮应用技术——精喂坊。这项新技术通过数智化技术连接养殖端与饲料端,构建一个智慧工厂,完成原料生产到精准饲喂的高效协同,下料精准度在20克以内,每头肉猪生产成本降低40到60元,有效解决饲粮浪费与非粮资源利用低效两大行业痛点。
根植沃土,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
“主动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借助政策东风,加快关键技术落地和实践迭代。”扬翔集团代表莫金枝介绍,该集团正以数智赋能、环境优化、区位优势为重要支点,借势壮大。
早在2015年,扬翔集团就开始探索、布局智能养猪业务,与华中农业大学等20多所高校、国内外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战略合作,共建10多个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驱动生猪产业全链转型升级。
当时,扬翔集团正在进行育种、生物安全防控等方面的技术研究,需要规模更大的养殖场来验证数据。苦于广西山多地少,建立大规模集群式猪场的难度大,只好向上建楼。2017年,扬翔集团在市农业农村、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相关部门的支持下,高效解决用地、环评等问题,顺利建成全国第一家大规模智能楼房猪场,即港南区亚计山智能设施楼房猪场。
“无论是在土地资源审批、环保评估、科技创新、项目申报,还是在产学研合作平台搭建等方面,自治区和贵港市各级党委、政府都给予了精准的政策指导和资源协调,为企业提供了稳健发展和大胆创新的土壤。”莫金枝表示,一系列实实在在的帮助,让企业能够更专注于产业升级与技术突破。
近年来,扬翔集团先后承担“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星火计划项目及自治区重点项目30多项,获得国家、省(区)级、市级等科技进步奖、优秀成果奖近30项。截至去年底,拥有专利成果超400项,其中发明专利67项,软件著作权56项。
从突破土地资源约束,到深度融合AI实现精准管理,扬翔集团坚持在智能养猪领域探索创新,逐步构建起涵盖饲料生产、生猪育种、智能养殖、生物安全防控、屠宰加工的全链条技术优势,不仅助推贵港、广西生猪养殖高质量发展,还将产业创新成果推广至广东、河南、辽宁等地,在全国带动1800多户农户养殖增收11亿元,户均增收60多万元,多次上榜广西企业100强和广西民营企业100强榜单。
乘势而上,数智养猪扬帆出海
在韩国京畿道平泽市玫瑰农场,扬翔集团的AI养猪技术为养殖智能化升级提供了解决方案。农场引入精准饲喂等智能设备后,猪场饲料浪费率大幅下降,每头猪每年能多创造超1000元的综合收益。
这是扬翔集团数智养猪技术出海的一次生动实践。“韩国人说,几十年前,他们到中国推广养殖技术,现在是中国来给他们讲智能养殖。”莫金枝一番话道出了数智养猪技术扬帆出海的态势。从深耕广西到放眼全球,扬翔集团的持续创新彰显了民企的活力与韧性,在开拓国际市场、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去年10月,扬翔集团与广西大学、深圳数影科技等联合成立中国—东盟生猪产业创新联盟,致力于推动中国与东盟在生猪育种、疫病防控、智能养殖等领域的联合研发,建立中国—东盟农业合作新平台。
当前,广西着力打造面向东盟的人工智能国际合作高地,各项支持举措为民营企业走出去提供便利。扬翔集团立足广西区位优势,按照“北上广研发+广西集成+东盟应用”发展路径,推动产业创新成果惠及更广阔的区域。
“我们是在深圳和广州研发、在广西集成、在国内和东盟推广应用。”莫金枝介绍,广西和东盟国家在经济社会上往来非常密切,他们的产品以及解决方案对东盟国家提高养殖效率和技术有很大帮助。希望通过打造“技术+标准+人才”一体化出海范式,让中国技术真正“用得上、留得住”,为东盟国家养殖业转型提供可复制的智能化路径。
目前,FPF(未来猪场)智能养猪整体解决方案已推广至东盟、韩国、俄罗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外100多家中大型养殖企业、386个母猪场和3423个肉猪场应用,在线设备数量超25万套,服务猪只超过500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