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新闻中心 > 行业 > 正文

以文明之光照亮发展之路——广西扬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建全国文明单位记述

2025-10-13   来源:贵港新闻网-贵港日报   作者:全媒体记者姜佳坤  

今年5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广西扬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扬翔集团”)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

从专注生产猪饲料的初创企业,到以数智重构猪业全产业链的科技型龙头,成立于1998年的扬翔集团,二十七载秉承“存于社会、回报社会”,在科技创新中筑牢产业根基,在公益实践中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民营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树立了典范。

党建领航 高扬文明之帆

走进扬翔集团,党建文化长廊里的红色标语熠熠生辉,生产车间内的党员先锋岗标识醒目亮眼,文明新风与发展活力在厂区每一处交融涌动。这份浸润人心的文明气象,正是扬翔集团深耕“党建+文明”融合发展的生动注脚。

扬翔集团的党建根基,早在企业成长初期便已筑牢。该公司党支部成立于1999年9月,2017年7月升格为党委,下设8个党支部,其中设有一个博士党支部,公司总部现有在册党员123人。该公司通过“把党员培养成人才,把人才培养成党员”的“双培养”机制,以及党委理论学习、支部集体研讨、红色教育实践等常态化举措,持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与战斗力,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扬翔集团亚计山农牧桂妃山楼房养猪场内,工作人员正借助手机APP查看猪仔生长情况。 全媒体记者姜佳坤摄

坚实的组织基础,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彰显出强大战斗力。2019年,非洲猪瘟疫情肆虐之际,公司党委迅速吹响“防非保猪”号角,博士党支部党员主动请缨,联合华中农业大学等高校研发力量攻坚,成功打造“铁桶猪场”防控模式。这一模式不仅守护了企业自身产能稳定,还得到农业农村部高度认可,在全国范围广泛推广应用。

党建的引领力量,既在危急时刻显担当,更在日常生产中润无声。在港南区瓦塘镇亚计山农牧桂妃山楼房养猪场,24小时空气过滤系统、智能环控设备与自动饲喂装置协同运转,呵护着3.2万头母猪的健康生长。生产一线的党员骨干,不仅带头落实生物安全制度,还主动牵头攻克技术难题,推动所在猪场哺乳仔猪成活率提升近3个百分点。闲暇时,党员先锋岗的骨干们常围坐交流,讨论技术难点,让“精益求精”的文明风尚融入养殖全流程。

党员的先锋身影,遍布企业发展的每一条战线。在研发实验室,以赵云翔博士为代表的党员团队深耕育种领域十五载,突破种猪“卡脖子”技术,研发的基因组选育体系使选种准确率大幅提高,相关成果斩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在生产一线,党员们依托FPF未来猪场智能平台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理,2024年以优异成绩斩获全国生猪产能调控生产劳动竞赛一等奖;在市场前沿,党员销售团队践行“以猪富农”宗旨,开展普惠育种行动,3年推广种猪43.21万头,种猪销量稳居广西前列。

以人为本 彰显文明之力

在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扬翔集团始终将“人”放在核心位置,既用心守护职工冷暖,也主动扛起社会责任,让文明的温度浸润企业内外。

“要是没有基金会帮忙,我真不知道该怎么挺过来。”回忆起两年前的困境,扬翔集团职工贺银仍难掩感激。当时,她的儿子确诊白血病,骨髓移植手术费用让这个家庭陷入绝境。公司慈善基金会得知情况后,迅速捐助20余万元,不仅解了燃眉之急,更让手术顺利推进。如今,贺银的孩子病情稳定,已重返校园。

这份温暖的背后,是扬翔集团于2017年推动成立的慈善基金会,党员带头发起“每日一捐”,将点滴善意汇聚成河。截至2025年8月,基金会累计支持1300多个项目,总捐助超2580万元,从帮扶困难职工到助力社会公益,从助学兴教到赈灾慰问,“每日一捐”早已成为扬翔人刻在日常里的文明习惯。

“扫码按键几分钟,热饭热菜就上桌,比家里做饭还方便。”在桂平市蒙圩镇新合村的“乐龄之家幸福食堂”里,年过八旬的独居老人李大爷端着温热的饭菜,笑容里满是满足。这一幕,是扬翔集团老年助餐服务工程的生动缩影。

2023年起,扬翔集团响应国家号召,创新推出“智能烹饪设备+即烹生鲜速冻食品+数字化服务平台”的爱心食堂模式,精准破解农村老人“用餐难”。为保障可持续运营,企业还联合民政部门构建“企业让利+政府补贴+社会捐赠+个人出资”的多元机制,如今已带动50多家爱心企业、2000多名爱心人士参与,在桂、粤、湘、鄂等地建成近400家爱心食堂,服务老人超6万人,其中广西本土就有250多家。

在乡村振兴的战场上,扬翔集团的公益帮扶更显精准有力。2021年3月,该公司响应市委、市政府“千企联千村 共建新农村”号召,一次性捐款2500万元,其中500万元专项用于覃塘区大岭乡龙马村“扬翔新村”建设。如今,走进龙马村,98栋房屋外立面焕然一新,九曲桥蜿蜒水中,民族团结大舞台热闹非凡,村子不仅入选2023年广西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更成为村企共建的样板。

从守护职工小家,到温暖老人餐桌,再到助力乡村蝶变,扬翔集团以“以人为本”的坚守,让文明之力在实践中不断生长。

创新赋能 尽显文明之效

近日,记者在港北区河塘寨的扬翔“精喂坊”示范场看到,集装箱大小的智能设备正有序运转:扫码投料、云端配比、管道输送,玉米与豆粕等原料精准融合,新鲜定制饲料直送猪舍。这一幕高效的科技场景背后,是扬翔集团以精神文明建设为引领,将“精益求精、科技向善”的文明理念融入创新实践,让技术突破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扬翔集团作为一家聚焦猪业全产业链的科技企业,围绕饲料、基因育种、种猪、猪精、肉猪、屠宰、食品、智能设备、智能平台及从农场端到餐桌端各环节提供产业技术服务,是广西生猪养殖的领军企业,公司多次上榜广西企业100强和广西民营企业100强榜单。此次,借助AI+场景落地,“精喂坊”是扬翔集团互联网智能养猪的又一次科技突破。

据了解,河塘寨示范场饲养着5000多头猪,通过云端智能平台,设备实时采集猪只体重、日龄、品种等数据,精准计算饲料配方与用量,并随生长阶段动态调整,彻底告别了传统“大锅饭”饲喂模式。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正是扬翔集团精神文明建设中“严谨务实”作风的具象化体现。

“通过后台云端数据计算,我们的喂养设备从定量到称重,每头猪所需饲料的浪费不会超过20克。”扬翔集团饲料营养研究中心总监、华中农业大学博士孙海清介绍道,从粗放饲喂到流水线作业,再到如今的精细喂养,公司自主研发的精喂仪、余料宝、饮水宝等智能设备迭代升级的过程,也是其将“勤俭节约、绿色发展”文明理念融入产业的过程。如今,“精喂坊”更化身“精明管家”,通过精准配方与红薯、芋头等非粮资源的利用,既降本又增效,让文明理念产生了实实在在的经济与生态价值。

这项联合中国农业大学研发的技术,已在全国23个猪场试点两年,服务1.4万头母猪、16万头肉猪。数据显示,试点猪场母猪繁殖效率提升6%—8%,肉猪饲料转化率优化5%,非粮饲料资源利用率提升5%。按全国生猪存栏量测算,年可节粮1500万吨、减少大豆需求1400万吨,豆粕用量从15%降至10%以下。

“以文明铸魂,以科技赋能,才能持续推动农业现代化水平迈向新高度。”扬翔集团董事长莫金枝表示,“精喂坊”技术以数智化手段打通养殖与饲料端,是精神文明引领下,创新与责任同频共振的产物,为广西乃至全国生猪产业绿色转型提供“扬翔方案”。

栏目最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