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八时,家住港北区布山街道港宁社区的韦女士像往常一样,牵着一岁八个月的儿子佑佑走出家门。仅仅步行5分钟,他们便来到家对面的童年一墅·荷城普惠托育园。将孩子交给托育老师后,韦女士放心地去上班。
市区交警新村普惠托育园外景。 全媒体记者姜佳坤摄
在贵港,像韦女士这样选择“送托”的家庭越来越多。近年来,我市通过高位统筹、整合资源、多元拓渠,全面升级普惠托育服务辐射范围和服务质量,推动“幼有所托”向“幼有善托”转变。截至8月底,全市可供托位20395个,每千人口托位数4.75个,其中普惠托位占比近75%。
就近就便 家门口的托育服务
半年前,托育难题让韦女士一筹莫展。当时,二宝刚出生,大宝佑佑尚不足一岁半,丈夫忙于工作,两个孩子的照料压得她喘不过气。
直到今年6月,韦女士惊喜地发现,家对面新开了一所普惠托育园。走进园内,设施一应俱全,保健室、托育教室、厨房、儿童厕所布局合理。防滑地胶铺满地面,防撞软包贴心地贴在转角处,活动室里摆放有各种各样的玩具和感统教具。韦女士和丈夫带着佑佑体验了两天后,决定把孩子送进这里。“家门口的托育园就像一场及时雨,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韦女士感慨道。
“送托账”,韦女士算得明明白白:请家政阿姨每月至少4000元,仅能基础帮带;而入托普惠托育园,1200元就能享受育婴师、营养师的专业服务,还包含系统早教课程。更让她惊喜的是孩子的变化:入园前,佑佑还不会说话,吃饭要喂、离不开纸尿裤;如今他活泼开朗,能说完整句子,还学会了独立吃饭和上厕所。眼下,二宝由老人帮忙照看,韦女士重返职场,家庭与工作终于找回了平衡。
老师带着孩子们在户外上自然美育课,感受大自然。市卫健委供图
佑佑所在的童年一墅·荷城普惠托育园,前身是贵港城投集团的闲置场地。如今,这里被改造成了占地面积239平方米的托育园,设有35个托位,目前已有22个孩子入托。该园于今年6月正式开园,配备了持证上岗的园长和保育老师,为0—3岁的婴幼儿提供全日托、半日托、临时托、计时托等多样化的早期照护服务。
该托育园负责人梁月兰介绍,作为公建民营普惠型托育园,在政府的场地支持和费用补贴政策下,该园的收费标准比市场平均水平低约40%。依托“政府搭台、专业运营、普惠服务”的创新模式,托育园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周边0—3岁婴幼儿的托育压力。目前,贵港市童年一墅托幼服务有限公司在全市已有70多家公建民营普惠型托育园。
在铭源萌立方高铁社区普惠托育园,老师教孩子辨认蔬菜。市卫健委供图
作为广西唯一入选中央财政支持普惠托育服务示范项目的城市,贵港正快速铺展普惠托育服务地图:把社区闲置房变成托育乐园,新建小区预留托育空间,闲置的国有资产场所办起特色普惠托育园……我市计划到2025年底,建成256所普惠托育园,每千名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172个,形成覆盖市、县、乡三级的“10分钟托育服务圈”。
公办托育 带娃上班两不误
早上7时50分,贵港市人民医院职工林女士的脚步格外轻快——她正将两岁多的宝宝送到单位附近的童年一墅·人民医院普惠园,简单交接后,转身就能安心投入一天的工作。下午5时30分下班,她再顺路接回孩子,一路听着宝宝念叨园里的趣事,这样的日常让她格外踏实。
4个月前,林女士偶然得知,市疾控中心原址变成了一所普惠托育园。有同事率先将宝宝送进去,回来后对托育服务赞不绝口。“这家公建民营的托育园,同事的评价不错,我带着孩子体验了一番,也立马决定把孩子送来。”林女士说,曾经,工作的忙碌让她无暇带娃,而孩子入园后的变化让她惊喜不已。原本生活自理能力较弱的宝宝,如今已经学会了独立上厕所、自己吃饭。更重要的是,在托育园里,孩子能和同龄小伙伴一起玩耍,每天都过得开开心心,每次去托育园都充满期待。
在童年一墅·荷城普惠托育园,孩子们正在拼积木。 全媒体记者姜佳坤摄
无独有偶,家住港北区广汇圣湖城小区的苏先生也面临着带娃难题。他在吾悦广场附近上班,二宝刚出生3个月,家人实在分身乏术,无法同时照顾两个宝宝。“不足3岁的大宝谁来带”成了一家人头疼的问题。
1个月前,苏先生从朋友那里得知,工作地附近有一家普惠托育园——铭源萌立方高铁社区普惠托育园。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他带着大宝来体验,没想到大宝很快就适应了。现在,苏先生每天上班前先把大宝送到托育园,下班后再把孩子接回家。“托育费用每月1200元,价格亲民,服务超值!把孩子送到这里,我们很放心。”苏先生笑着说,工作地附近有托育园,让他真正实现了上班、带娃两不误。
在铭源萌立方高铁社区普惠托育园,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庆祝广西三月三。市卫健委供图
这所让苏先生赞不绝口的铭源萌立方高铁社区普惠托育园,自去年11月开业以来,就成了周边家长的“定心丸”。园区室内面积500平方米,户外面积200平方米,共设70个托位,目前已有38个孩子在这里快乐成长。园里配备的9名保教老师,每周都会精心设计一日生活流程;每天还会把孩子的“成长动态”及时反馈给家长,从每餐的饮食摄入量,到游戏时的表现,再到阶段性的发育评估,这些细致的数据转化为贴合每个孩子成长特点的个性化养育方案。
在贵港,这样的普惠托育园并非个例。为了让更多家庭享受到便利,我市摸排540处拟用于普惠托育的国有资产场所,严格按照“人群密集、送托便捷、安全可靠”的原则,最终核定256处进行改造升级,实现社区托育机构100%全覆盖,用人单位、园区及楼宇托育覆盖率达60%,形成“城区带动、城乡共融”全域发展格局,全市新增普惠托育园256家、7723个普惠托位。
香榭里普惠托育园室内环境。全媒体记者姜佳坤摄
为了让普惠托育可持续发展,我市通过第三方专业评估确定租金,将行政事业单位场所月租降至每平方米4—5元,单园月租金控制在1500元以内。这样一来,既守住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底线,又为普惠托育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让更多像林女士、苏先生这样的家庭能够实现上班、带娃两不误。
多措并举 解决家长送托顾虑
目前,全市有3岁以下婴幼儿11.85万名,人口密度达405.03人/平方公里,人口出生率为9.12‰,保持着稳定的正增长态势,人口出生率和密度分别位居广西第二、第三。随着婴幼儿数量的增加,0—3岁婴幼儿送托服务的需求也日益迫切。
苏先生的经历便是众多家庭的一个缩影。他曾考察过几家私立托育机构,却总是顾虑重重。“托费太贵,家庭开支压力大,对师资和管理团队不了解,心里一直不踏实。”苏先生坦言。然而,当他把孩子送进铭源萌立方高铁社区普惠托育园一个月后,态度有了180度大转变。“以前总觉得托育就是换个地方看孩子,没想到这里照顾得这么专业!”
“公建民营普惠托育园的首要任务,就是消解有幼儿的家庭‘托不起’‘不敢托’的顾虑。”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面对大部分家庭对质量有保障、价格可接受、方便可及的托育服务的期盼,我市给予每个普惠托位1.2万元至1.5万元补助资金,持续实施运营补贴政策,全面落实托育机构用水、用电、用气实行居民生活价格政策以及减免租金等举措,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同时,评选市级示范性托育机构,为行业规范化发展树立标杆。据统计,全市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497亿元,成功撬动社会投入资金1.4亿元,为托育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近日,我市对托育服务从业人员开展了职业技能培训与考核鉴定工作。 全媒体记者姜佳坤摄
除了资金支持,我市还构建了“严进严管”机制,为托育质量加上双保险。建设市婴幼儿托育人才实践培训基地,将培训内容精细划分为营养喂养、疾病预防、心理行为评估等8大模块。学员需经过120学时的系统学习和严格考核,才能持证上岗。此外,创新年度复训制度,要求从业人员每年至少参加24学时继续教育。今年以来,全市已完成在岗人员培训1750人、社会人员培训2100人;6所中职学校开设幼儿保育专业,在校生达0.35万人;累计培训从业人员0.8万余人次。
为确保普惠托育园项目的廉洁、规范和阳光建设,市纪委监委驻贵港市卫健委纪检监察组将其列为“一组一专项”重点监督工作,采取联合监督检查等方式,推动普惠托育服务责任落实。同时,以“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强化监管,完善卫生健康、教育、市场监管等多部门协同监督机制,对全市托育机构不定期开展安全防范抽查,建立动态监测体系,实时跟踪服务效能。
曾经,托育服务“一位难求”让家长愁眉不展;如今,公建民营普惠托育园让托育变得“普惠可及”。从最初的“托得放心”到如今的“育得精心”,贵港托育服务正书写着边疆民族地区的创新样本。随着“10分钟托育服务圈”逐渐加密,科学养育理念如春风般吹进千家万户,“幼有善育”的美好图景正在美丽荷城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