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讯 “原以为缺张证明要再跑一趟,没想到工作人员用微信‘滴’一下就打好,两分钟搞定!”近日,在市政务服务中心交通运输窗口,刚办完经营性道路旅客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证核发业务的杨先生,为“智慧打印”服务大大点赞。这是该中心以“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为导向,深耕行政审批与政务服务领域的一个缩影。
智慧赋能破堵点,材料打印“零跑腿”。针对群众办事遗漏电子材料需往返补打的痛点,市政务服务中心创新推出“微信文件传输助手网页版+政务打印”服务。群众扫码即可跳转至网页版传输助手,直接发送电子材料至窗口电脑,工作人员即时打印,全程无接触、不留存、不转存。该服务依托SSL/TLS协议实现端到端加密,不同步微信联系人、聊天记录等敏感信息,既保障隐私安全,又破解传统U盘、邮箱传输的繁琐与泄露风险。自今年8月试运行以来,已服务群众、企业10余人次,平均压缩等待时间85%,节约纸张、交通等综合成本约1.2万元,让“指尖打印”成为便民常态。
精准施策提质效,多域服务出实招。在营运车辆安全管理领域,积极推进营运车辆智能安防服务设备换(安)装工作,明确广西籍在营“两客一危”车辆、重型货车等重点车辆需于2025年12月31日前完成换(安)装,同步鼓励农村客运班车等其他营运车辆参与。为减轻经营者负担,该中心提供免费设备、免费安装、免收流量费“三免”服务,通过“线上宣传+线下培训”普及设备,并组织技术人员到企业、场站提供指导,助力道路运输安全水平提升。
在精神卫生服务领域,创新推行按床日点数付费改革,构建“以费控质、以考促优、多方协同”管理体系。一方面,创建按床日点数制,将每床日付费标准转换为DRG点数统一管理,遏制病床盲目扩张与过度医疗;另一方面,建立“常规治疗”“常规+康复治疗”等四类服务分类分档机制,按医院等级制定差异化标准,2024年全市电休克治疗达302例,同比增长24.28%。同时,打造“3+N”考核体系,以服务条件、医疗质量等为核心细化指标,考核结果与付费挂钩,2022—2024年考核不合格机构从6家降至0家,患者人均个人负担降低14%,医保基金支出与服务量增长基本匹配,实现保障需求、杜绝浪费双赢。
协同暖心优体验,政务服务“有温度”。在不动产交易涉税领域,聚焦高频需求,打造全科型服务队伍,通过“岗位轮训+专项培养”打破业务壁垒,培养10余名专业人员,实现资料齐全的不动产交易涉税业务平均办理时限压缩至15分钟以内。同时,推动前置化服务,联合房产中介、开发商客服开展材料预检与政策宣传,节省单笔业务近三分之一现场沟通时间;建立“7×24”线上咨询微信群,实时解答疑问,让政策即时达。
在社保费征管与日常服务中,推进“统模式”2.0版改革,打通税务、社保、医保数据接口,实现参保状态、缴费记录、待遇发放等数据实时同步,2025年部门业务协同效率提升90%,社保数据准确率达99.8%;推行自动匹配基数、计算费额、发起扣款模式,覆盖97.6%参保单位,企业申报时间缩短85%。此外,实施20项集约审核事项集中受理、内部流转,减少群众到厅次数;推出覆盖48个高频税务服务事项的容缺受理服务,纳税人二次到场率降低70%,今年1月至7月已累计提供延时税务服务443小时,用“办事有速度、服务有温度”的举措,持续提升群众和企业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