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新闻中心 > 行业 > 正文

手拉手走民族同心路 心连心品文化千般韵——2025年“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桂在行动”主题活动(第四期)暨“籽籽同心·石榴筑梦”民族团结同心营综述

2025-07-09   来源:广西云客户端   作者:作者 黄宪 曾强 罗添 实习生 韦雯岚 黄赛利 廖小莉  

6月30日至7月4日,由自治区民宗委、广西大学主办,西大君武小学承办的2025年“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桂在行动”主题活动(第四期)暨“籽籽同心·石榴筑梦”民族团结同心营在南宁市成功举办。来自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民族实验学校、贵港市平南县平南街道中心小学、河池市金城江区第三小学、崇左市江州区第一小学,以及南宁市西乡塘区西大君武小学等5所学校50余名各族学生在互动式、体验式、沉浸式的研学活动中,听红色故事、赏民族文化、看多彩人文,收获了知识、收获了友谊,开拓了视野。一颗颗“石榴籽”手拉手、心连心,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在民族团结进步的故事中、在爱国主义的光辉照耀下茁壮成长……

缅怀历史 赓续前行

一场厚植爱国情怀的教育实践

鲜花献英烈,丰碑励后人。7月1日,孩子们来到广西烈士陵园,开展祭奠先烈活动,向革命先烈敬献花篮,缅怀先烈、铭记历史。骄阳似火,在巍峨的纪念碑前,孩子们齐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铿锵的旋律回荡在烈士陵园上空。

在广西烈士陵园为革命先烈敬献花圈。记者 罗添 摄

在邓颖超纪念馆,孩子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认真聆听讲解员的详细讲解。光影交错中,一件件文物、一个个故事、一张张照片深深映入孩子们的眼帘,刻入他们的心里。孩子们沉浸其中,无不为邓颖超的坚定信念和伟大精神所打动。

最深的缅怀是镌刻记忆,最好的纪念是接力传承。西大君武小学王璟睿同学说:“以前我只听过邓颖超邓奶奶的一些事迹,参观纪念馆后,我知道了更多关于她的故事。邓奶奶长期投身妇女工作,数十年如一日为妇女权益奋斗。她还十分勤俭节约,一件衣服修补了32处仍舍不得扔。从这些故事中,我深切感受到她坚持不懈和勤俭节约的精神。我们应铭记历史,珍惜幸福生活,向邓奶奶这样的先辈学习。”

在邓颖超纪念馆参观学习。记者 罗添 摄

美美与共 和合共生

徜徉在文化海洋的沉浸式体验之旅

当孩子们正怀着憧憬和好奇之心来到西大君武小学报到时,西大君武小学的学生们已经为民族团结同心营准备了一场民族文化的盛宴。随着一根根竹竿以整齐的节奏“哒、哒、哒哒”开合敲击,民族音乐旋律响起,孩子们在开合交错的竹竿间穿梭,如同游弋在金色稻浪里的锦鲤,不亦乐乎。竹竿舞的节奏清脆明快,壮族板鞋踏出整齐声响,民族风情表演精彩不断……孩子们沉浸在欢乐的氛围中。

营员们手拉手跳竹竿舞。记者 罗添 摄


以历史之声音,塑青年之精神。7月2日,广西民族博物馆展厅内,孩子们兴致勃勃地穿梭在不同的玻璃展柜前,目不转睛地观察着样式各异的铜鼓、精美而独特的绣球。丰富多样的民族文物和展品,生动展示了广西12个世居民族的历史渊源、文化特色,展现了在多元文化的交融中,各民族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美好图景,让同学们直观地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血脉相连的大家庭。金城江区第三小学韦寓亓同学参观完博物馆后在笔记本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在广西民族博物馆里,我第一次看到鼓背有上立着青蛙的铜鼓,太震撼了!它比我们河池铜鼓广场的大鼓更精美,还有那些绣球,让我想起了会做绣球的奶奶,回去后,我要把这一次经历分享给她。”

营员们在广西民族博物馆认真学习铜鼓知识。记者 罗添 摄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当讲解员为孩子们一一讲解广西十二个世居民族的服饰时,来自三江侗族自治县民族实验学校的孩子们自信地分享起自己所了解的侗族服饰知识,他们还唱起了《多耶》,现场顿时成为了一场民族文化交流的舞台。

营员们参观广西大学彩调剧基地。马梦玲 摄

营员们制作、晾晒扎染手工作品。记者 罗添 摄

营员们学做剪纸。马梦玲 摄

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体验扎染、做药囊、跳竹竿舞、学唱山歌,参观彩调剧基地、民族博物馆……孩子们徜徉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浩瀚星河中,于典籍的墨香里采撷智慧,在非遗的经纬间和文明对话,每一次体验都凝结成闪光的收获,让文化的种子在心田悄然生根发芽。

互帮互助 共同进步

一次心手相牵的温情对话

7月3日,孩子们如同往常一样结束了白天的活动行程,吃过晚饭后,开始了自由活动。有些同学早早相约在操场上打起了篮球友谊赛;有些则安静地坐在一旁,听老师们讲故事。“嘛到曼喽咧,啃啃都是呗侬哎(来到我们村,大家都是兄弟姐妹),呗侬文尼吗喊呐,要军三卓喽咧(今日大家来相会,要敬三杯酒咧)……”突然,一阵自信而欢快的歌声响起,只见来自江州区第一小学的黄子航同学在围成的同心圆里唱起了山歌。孩子们纷纷为他打气,拍手作旋律,歌声掠过了璀璨的晚霞,掠过了木棉树和川流不息的邕江。“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壮语和山歌,我还教他们唱了敬酒歌,这是我们壮族欢迎客人时唱的一首歌。”黄子航笑着说。

听完了一首山歌,来自三江侗族自治县民族实验学校的陆宜阳同学不由得陷入了沉思,他说:“子航非常流畅地唱完了一首山歌,这让我想起了我们侗族大歌,虽然此刻我不会唱侗族大歌,但这一次回去,我会去学一学,我也想把它分享给更多的同学。”陆宜阳还和其他小伙伴们分享起了三江的油茶、风雨桥以及坐妹等等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和美食。

像这样的生动的故事在这短短的五天中还有很多。

营员们表演扇子操。记者 罗添 摄

在同心营结营时,孩子们认真展示了扇子操、民族服装秀、研学成果,共唱《家乡的小百灵》……平南街道中心小学邓雅琦同学在结营上深情地分享着活动感受:“五天来,我和小伙伴们在一次次的参观学习和体验中收获了快乐、播撒下了民族团结的种子。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身处波澜壮阔的伟大时代,应该以更加奋进的姿态走向未来,不断充实自我、磨炼自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在广西民族博物馆前合影。记者 罗添 摄

营员们拿着“民族团结小使者”证书合影留念。记者 罗添 摄

在这个展示自我、交流对话的舞台上,大家的心更近了,情更浓了,建立起了深厚的情谊,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孩子们在分别前留下了彼此的联系方式,邀请大家来自己的家乡品尝不一样的美食、体验更多的非遗工艺。

据悉,“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桂在行动”主题活动至今已是第四期,活动开展以来,通过“一市+一乡”“大手拉小手”的方式,组织广西各地青少年到区内外开展研学、游学活动,有效搭建起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在认知互构、实践互助、情感互通中凝聚团结共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一步,自治区民宗委将联合有关部门(单位)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进一步深化“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桂在行动”,以各族青少年跨区域、全方位、多样化的交流活动为抓手,不断强化“桂在行动”品牌矩阵,扩大参与覆盖面,拓展跨区域双向交流,努力把各族青少年培养成为有坚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广西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注入青春动能。


栏目最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