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南讯 借条上一个数字的涂改,导致借贷双方对簿公堂!近日,平南县人民法院审结一起借贷纠纷案件,双方因借条涂改产生争议,法院依据法律条文抽丝剥茧,作出公正判决,为公众敲响借条规范书写的警钟。
丁某为投资购买林某的碎石场股份,分三次向林某转账共计29.1万元投资款,后因种种原因未能成功购买约定股份。双方协商后,林某同意退回投资款,并于2021年3月与丁某签订《借条》。借条明确了借款金额、还款期限、违约责任等关键信息,其中借款按月利率1%(原写0,后删改为1)计息的条款,为后续纠纷埋下伏笔。签订借条后,林某仅于2022年4月向丁某还款5万元。丁某遂诉至该院。
庭审过程中,围绕借条中利息约定,双方展开了激烈辩论。丁某主张是双方签订《借条》时,林某将利息由0%改成1%,不是自己涂改的;林某辩称签订借条时利息为0%,是丁某私自将之涂改成1%,且涂改处没有捺印确认。这场关于借条涂改真实性与合法性的争论,成为案件审理的核心焦点。
该院经审理认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八十条第三款规定,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约定不明确,当事人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当地或者当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市场利率等因素确定利息;自然人之间借款的,视为没有利息。结合本案,丁某与林某的微信聊天虽多次提及利息,但未明确具体数额,且借条中“月利率1%”存在由“0”删改的情况,删改处也无当事人签字或捺印,丁某也无法对删改部分作出合理说明或进一步证明。因此,法院判定本案借款利息约定不明确,视为没有利息,仅依法支持案涉利息应自林某逾期还款之日即2021年12月2日起,以尚欠本金为基数按当时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即年利率3.85%计算。
法官特别提醒,借条作为确认债权债务关系的重要凭证,对出借人、借款人实现债权、偿还借款意义重大,务必妥善保管,防止遗失、修改、销毁而影响债权债务。本案中,丁某在林某不知情的情况下修改借条内容,致使内容发生重大变化,对此丁某应负法律责任,承担不利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