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班主任是班级管理最直接的实施者,是一个班集体的领头羊,班主任工作的成败将影响到班级工作的开展。本人从事小学阶段教育20多年,在教学工作中面对不同的学生,深感班主任作为一班之主,要熟悉班级管理工作的技巧,才能管理好班级,真正达到教书育人、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是个人几点粗浅的见解。
一、由“以点带面”转向“以面带面”
要全方位熟悉班级学生总体情况。作为班主任,除了班级管理工作外,还有课堂教学等工作,工作任务自然比一般的教师多、繁重,压力自然也随之增加。作为班主任,除了要做好教学工作外,更要花精力花时间去认识班级,了解学生,对每一个学生的情况要做到了然于胸,比如学生性格、是否留守儿童、家庭总体情况、家庭近期有无重大变化,学生之间是否出现矛盾、是否得到及时的解决,是否单亲家庭,父母性格、文化程度如何等。总的来说,一个班主任,对自己班级的学生,应该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才有可能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才能运筹帷幄,未雨绸缪,工作开展才会有针对性,管理班级才会得心应手。
二、塑造班级灵魂
要善于和学生做朋友。作为老师,会因为身份的关系,与学生产生天然的距离。教学工作、班级管理工作的起点就在于拉近师生距离,彼此熟悉,建立互信,才有可能谈教书育人。作为班主任要善于和学生做朋友。怎们样才能和学生成为朋友呢?个人以为,要本着师者父母心的心态去对待每一位学生,平等对待他们,不分彼此,不搞特殊化,要用同样的爱心、责任、态度去面对每一个学生,让他们真真切切感受到来自班主任的爱与关怀。要善于表扬学生。当学生有了进步,不管是学习成绩的提高,还是纪律方面的好转,或者做了好人好事,帮助他人,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及时给予正面的肯定、公开的表扬,给予他们精神上的鼓励,让他们为自己的行为产生荣誉感,从而缩短师生距离,赢得学生的信任。不要吝啬夸奖。常言道,好学生都是表扬出来的。当然,对犯了错误的学生,也要对其错误行为提出严肃的批评,绝不能没有原则地姑息。只有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错误,他们才会知道改正,才会不断进步。要学会观察学生,发现学生行为、表情、心理的变化,即使是细微的变化,也要用心对待,而不是视而不见。发现学生情绪不对,要及时找学生谈心,了解前因后果,化解学生内心的负面情绪,让他们健康的成长。一些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因为长期缺乏父爱母爱,更需要班主任给予更多的关爱,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觉得安全,觉得被重视,才会配合班主任的工作。否则,往往会产生逆反的效果,甚至引发悲剧。
三、家校建纽带
家访工作要到位。作为班主任,家访工作是班级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班级教学管理工作的延伸。毕竟学生在学校的时间不多,特别是小学阶段,要想全面了解一个学生,家访工作必不可少。毛主席曾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家访即是调查的一个手段。家访要有针对性、选择性,要分清楚急缓轻重。一个学生性格、思想、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其生活的环境密不可分。班主任要想全面了解学生,弄清楚学生成长的来龙去脉,单单靠在学校的观察、交谈是远远不够的。要开展深入的家访工作,积极向学生父母、爷爷奶奶、兄弟姐妹、左邻右舍了解情况,了解他们的家庭组成、家庭教育、家庭矛盾、父母婚姻、经济状况、邻里关系等方方面面的细节,为教学、班级管理工作积攒第一手材料,从而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掌握主动权。
四、构建和谐教育
要善于开展联动工作。班级是年级、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班级管理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情,而是一项涉及全校师生的工作。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工作的牵头者、组织者,要善于开展联动工作,充分利用方方面面的力量,为班级管理工作服务。首先要与其他科任教师搞好关系,及时向他们了解课堂纪律、学科成绩等情况,掌握他们手中所掌握的学生资料。请他们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工作,为班集建设、学生进步作出应有的、义不容辞的贡献。要及时向学校领导反映班级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特别是出现棘手的问题、自己难以解决的状况,更是要及时向学校主要领导和领导班子汇报,争取工作上的支持和理解,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减轻压力。要善于利用社会的力量,开展班级管理工作。要利用社会上的好人好事、英雄模范、纪念碑、博物馆等平台或事迹,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教育,传承历史,向优秀英雄模范学习,引导学生自强不息、拼搏向上、奋发有为,做一个对家庭、对社会有用的人,争取成为国家的栋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梦而不懈奋斗。
作为小学阶段的班主任,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就要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细心,班级管理工作要扎实,勇于吃苦耐劳,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为我所用,才能让班级管理工作水平不断攀升,班级面貌日新月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