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相信,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不止一种色彩;而我们不同的人生,又会拥有相同的色彩。
2021年9月5日,东京残奥会闭幕了。96枚金牌,60枚银牌,51枚铜牌,中国代表团以遥遥领先的优势,稳居金牌榜和奖牌榜榜首!观看残奥会,无论获奖与否,单单是看残奥会的运动员们用残缺的身躯完成常人都难以完成的动作,就足以让人内心澎湃不已了。相对于奥运会运动员,残奥会运动员更是克服了超过常人千百倍的困难,一次次突破身体的极限,突破精神意志的极限,向命运发起冲击,改变生命的色彩。
曾经,上天夺走了他们健全的身躯,给了他们灰暗的人生。出生于云南农村的郑涛, 6岁时因不小心触碰高压电线,双臂严重碳化骨折,不得不截去双臂,未来一片灰暗;刘翠青出生于贫困的农村家庭,十岁那年,不幸患上眼疾,由于贫困,治疗不及时,最终失明,从此她的生命被涂上黑色;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中,15岁的王睿在废墟下被掩埋十多个小时后获救,她的右腿肌肉坏死,不得不进行高位截肢,从此她总是低头面对自己灰暗的人生……恐惧,痛苦,焦躁,失意,迷茫……好像浓浓的雾霾,将他们重重围困,让他们找不到方向,看不见出路。
改变,从运动开始。是奥林匹克的运动精神,把他们从灰蒙蒙的人生雾霾里拉了出来。
2004年,云南残联到基层选拔残疾人运动员,“不想做废人”的郑涛加入了游泳队。因为没有胳膊更难保持平衡,无数次地呛水;截肢部位因为长时间泡水训练导致的常发性感染;为了保证成绩的准确,成千上万次用头“咚”一声剧痛地“碰壁”。他终于成为“无臂飞鱼”。他没有双臂,我却看见了翅膀。
“眼前都黑暗”的刘翠青在14岁接触到了田径运动。连走路都困难的她要练跑步,困难可想而知。黑暗中奔跑,每一步都是赌博,摔倒、站起来、再摔倒、再站起来……直到沙石入肉,皮开身淤。与领跑员的无数次的磨合训练更是艰难曲折的过程。夜路无边,逆风而奔,在2020年东京残奥会田径T11级别女子400米决赛中,她以56秒25的成绩打破残奥会纪录夺冠。
2008年年底,在人生最低谷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遇,王睿与乒乓球结下了不解之缘。高强度的训练,让王睿感觉“好多针在扎右脚”。运动量太大,王睿的残脚经常在假肢里面一直不停地动,不停地转。磨破皮、流血是常事。消毒药水,她是走到哪儿带到哪儿。正是这样的艰苦训练,在东京残奥会赛场上,王睿终于收获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枚金牌!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他们灰暗的人生灰烬中又冒出了翠绿的生命之草。他们开始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不再一味抱怨生命给予的太多磨难。如今,如果你要问我:“他们的生命是什么颜色的?”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这是生命的绿色,这是奋斗的绿色,这是希望的绿色。”
因为相信,因为拼搏,因为坚持,残疾运动员的人生色彩,从暗淡的灰变成怒放的永不屈服的绿;而又是祖国温暖而厚重的力量,让他们不同的人生最终绽放出一种相同的色彩——耀眼夺目的中国红。他们让我们见证,人生不止一种色彩,不同的人生也会有相同的色彩。
指导老师:梁超凤
(贵港市第三届“小荷尖尖”青少年新作文大赛中学组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