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童心圆小记者 > 小记者作品

叶承辉思想成长记

2022-07-15   来源:   网络编辑:邓双   作者:贵港市港北区港宁小学六(2)班 谭斐畅  

 

“当初,公安局那边就不应该放我到这种地方来!我一个堂堂警校毕业的学生,就该到什么刑警支队之类的地方去磨炼!哼!来这接警捉贼,还不如去养老院!气死个大活人……”这是我同事叶承辉刚刚上任某辖区派出所民警时骂的气话。那声音声如洪钟,自然传得广,震撼了接警室里的人。我捂着嘴,看看坐在后面的一个大概有五六十岁的老人——我们共同的师父,眼神中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含义。

没事,过不了几天,我会让你走上正轨的!我内心暗道。大概是生气骂人骂到无话可说了吧,叶承辉像泄了气的皮球似的,对工作虽仍然提不起兴趣,但起码可以认认真真地在电脑前录笔供和询问情况了(尽管还是提不起兴趣,这从他询问报案者和例行公事的态度就可看出)。后来,我猜测他可能是遭遇了网暴。他骂人的视频被一些人传到了网上之后,网络上针对他的舆论越来越多。因为这件事,他还受到了上级领导的谈话和批评,心情自然好不到哪儿去。就连我们日常聊闲话他都不会搭理一下,当师父在梳理案情时,他就在那儿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地听着,“唰唰”地在一旁捧着笔记本做记录。他那认真工作的背影深深映在了我的脑海中,令我为之一振。

他减压的方式竟然是工作!当产生这个想法时,我感觉内心深处颤动了一下。这个年轻的警察,竟然是一个工作狂!慢慢地,我发现这家伙尽管嘴上说着讨厌工作,看他那工作劲儿,分明越干越带劲了吧!瞧,报警说有人骗保的那位大叔竟然被他给唠叨笑了!之前那“工作狂”的性格还在,不过多了一些诙谐和幽默。

为了继续增加那家伙对工作的热爱,我们决定出警,可是最近大案要案没有,小事纠纷也少得可怜,即使有,也是那种还没过去就已经解决的鸡毛蒜皮的小事。

好巧不巧的事发生了。一天,我正在办公室里翻那些厚厚的卷宗,对面的叶同志正捧着《刑法学》看得晕头转向,我抱怨了一句:“这活儿也太累了吧,最近怎都没点儿刺激的。”刚说完,上级的电话就来了。这个案件,说刺激也没多刺激,就是一个普通的盗窃案,早上我们接到报警,晚上就把那贼给抓了。犯罪嫌疑人看到我们后扭头就跑,我和几个民警跑上去追,有个民警的脚崴着了,得一蹦一跳地回来。那段时间,这事儿在我们这里传成了一段“佳话”。我隐约感觉,叶同志已经在经历这件事后,开始热爱基层民警这份工作了(毕竟那贼可是他亲手抓的)。

在经历过几次类似的案子之后,叶同志“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火花彻底燃了起来。他用实际行动向他第一天说过的话表示忏悔。他已经可以处理些案情较为简单的案件(如民众纠纷、小孩走丢之类)。而且群众对他的印象好像都挺好。

虽然他对工作是那么一丝不苟,但在日常还是会和我们插科打诨的,这令我们十分欣慰。更令我们欣慰的是,他在今年六月的一天,他亲自督导办理的第十起案件结案的那天,他的入党申请书通过了。当时,激动不已的他怀着对党的赤忱和热爱,郑重地读了一遍《入党誓词》。

注:本故事内容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切勿对号入座!

指导老师:杨肖彬 

(贵港市第三届“小荷尖尖”青少年新作文大赛小学组特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