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暑假已过去一半, 童心圆小记者2024年暑期综合素质提升营第一期也圆满结营。小记者们收获满满,非常开心,让我们一起看看他们学到了什么吧。
角色体验 感受社会分工意义
“着火了,快过来!扣住绳索,一个一个往下跳。”“捂住口鼻,从这边逃生通道走。”7月10日16时30分,港北区消防救援大队警报声响起,大批人员按照既定路线进行疏散,一名又一名“被困人员”在消防员的指导下,扣好绳索,从高处跳下“逃生”。随着“火势”越来越大,“被困人员”与消防员一同进入烟雾弥漫的通道。尽管情况紧急,但大家依然保持镇定,用正确的姿势快速有序地逃离危险地,撤离至安全区域。
“这里有人晕倒了,快打120急救电话,准备进行心脏复苏。”十万火急的情况下,现场医生为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对患者进行胸外心脏按压,一组按压结束后,确认患者口腔无明显异物,马上吹气,接着又开始新一组按压,直到“患者”慢慢“苏醒”。
以上两个紧急场景并不是真正的火灾逃生,也不是真正的抢救患者,而是贵港日报童心圆小记者正在开展的“走进消防救援队 感受火焰蓝”以及职业体验之“小小医生”活动,通过角色“扮演”,体验不同职业的魅力,让小记者了解不同社会分工的意义。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每年出现在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在职业体验之“小小医生”活动现场,贵港市妇幼保健院医生介绍,随着三伏天的到来,“三伏贴”越来越受欢迎。在“中医小课堂”环节,小记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学着辨别各种药材,动手调配制作穴位贴敷,在趣味互动中学习中医三伏贴敷。
贵港日报童心圆小记者社会实践活动以现场演练的方式,教小记者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如何报火警、逃生等,通过讲解和实操,以孩子们能够理解的方式传授如何第一时间判断心跳呼吸骤停以及实施心肺复苏的步骤等知识。
“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体验,更是一次生命的教育,以前我总觉得这些事情离我很远,但今天之后,我明白了掌握急救知识的重要性,或许将来某一天,我就能用今天学到的技能去帮助需要的人。”小记者庾格钏说。
探访藕粉制作 非遗研学受热捧
贵港别称荷城。作为一座具有2200多年历史的古郡新城,自古便种植荷花。那时,人们就以荷做药、制茶、煮食,藕粉就是取当地有名的红莲藕制作而成,清润可口、丝滑鲜甜、营养丰富。
2022年,贵港藕粉制作技艺被列入第八批贵港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3年,贵港藕粉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九批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
从鲜嫩的莲藕到淡粉色的藕粉,要经历哪几道工序?7月17日,贵港日报童心圆小记者走进贵港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广西贵港市华宇葛业有限公司,学习、体验古法手工制作藕粉。
未见藕粉,已闻藕香。在藕粉生产车间,藕粉制作非遗传承人李长俊为小记者详细讲解,从选藕、削藕、洗藕,再放入机器里榨汁、过滤、沉淀,接着倒水、洗粉、刮片、晾晒,让小记者了解藕粉制作的全过程。在演示时,李长俊还解答了小记者们的提问,如什么样的藕出粉率高、什么时候适合晒藕粉等。小记者分组体验各个环节,有的负责清洗藕节,有的参与磨藕,还有的小心翼翼地洗擦浆袋并将其放置在竹筛上……每一步都充满探索的乐趣和成就感。
“以前只知道吃藕粉,还不知道红莲藕粉是咱们贵港传统手艺制作而成,今天上了这堂课,终于知道什么样的藕粉才是好藕粉。”小记者黄芷灵说,这次体验让她感受到贵港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原来冲泡藕粉有这么多讲究,第一次先用凉水充分浸泡,第二次要用95°以上的开水快速搅拌,今天收获真大!”还在读幼儿园的小记者谭鸿运在参加研学活动时积极参与,勇敢提问,每一次活动都让他受益匪浅。
小记者梁淇莹、梁淇烨是两姐妹,这个暑假,她们同时参加了暑期播音主持综合素质提升营。“我很喜欢播音主持课,我和我姐姐已经上了5期培训班。”8岁的妹妹梁淇烨说,学习体验了古法手工制作藕粉,感受到手工制作藕粉的辛苦,回家还给父母冲泡藕粉,非常有意义。10岁的姐姐梁淇莹则稍显腼腆,她觉得参加播音主持培训能让其发音更标准,表达更清晰。
“小女儿爱说话、爱表演,大女儿胆小、较为内敛,我把她们都送去学习播音主持,这个选择是正确的。”梁淇莹、梁淇烨的妈妈很满意播音主持培训的效果,小女儿参加播音主持培训后,发音标准,表演张弛有度;大女儿也变大胆起来,能自己问路、买东西。
此次研学,不仅让小记者更加了解荷之美、荷之雅、荷之正、荷之清,还为小记者打开了“夏日赏荷”的新视角,在丰富多彩的研学体验中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亲近自然,培养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童声清脆 小舞台成就大梦想
快板、团体朗诵、模拟主持、贯口表演……7月19日,贵港日报童心圆小记者2024年暑期播音主持综合素质提升营圆满结营。在结营汇报演出上,小记者分别进行声情并茂的表演,舞台上,孩子们吐字字正腔圆、铿锵有力,他们在舞台上落落大方、自信阳光的表现,展现出小记者健康向上、活泼开朗的精神风貌,赢得大家阵阵喝彩。
“在这里学习,老师不仅教我形体、朗诵、电视主持等课程,还带着我们开展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我也从羞涩、胆怯到现在能面带微笑,在镜头前充分展现自我,这些变化离不开老师们的辛勤授课。”小记者吴芷婧说。
“孩子在这边上课后变化很大,以前不太自信,现在说话大声了,也敢于在舞台上表现自己。这里还举办很多活动,让孩子增长见识,开阔视野,还能体会到台前幕后工作者的敬业精神。”小记者吴芷婧的爸爸吴先生谈到女儿的变化颇为惊喜。
吴先生是贵港本地人,平时在南宁市宾阳县黎塘镇上班,吴芷婧跟随父母在黎塘镇上小学一年级。女儿到贵港市融媒体中心(贵港日报)上播音主持课之后,吴先生一家每周五晚坚持下了班就从宾阳送吴芷婧到贵港市融媒体中心(贵港日报)上课。期间,吴芷婧积极参加朗诵比赛,在前不久参加第六届中华少年说艺术展演广西总展演赛中斩获特金奖,晋级全国总展演赛。
“经过学习,我变得敢于表达,敢于展现自我,让我变得自信、大方。现在的我已经可以从容淡定地站在舞台上完成主持的工作,我看到了自己的进步和成长,更坚定了继续学习的信念。”小记者陈淼说,从播音主持的基础训练到登台表演获奖,每一步都走得艰辛又充实。
在学习、研学的过程中,她克服了紧张情绪、懂得如何让自己的表达更加生动有趣……正是这些经历,让她学会了坚持与努力,在不断试错与反思中逐渐成长,也让她在第六届中华少年说艺术展演广西总展演赛中斩获金奖,晋级全国总展演赛。
“我们的暑期提升营增加了3节户外课,主要为了增强孩子们的体验感和参与感。”贵港日报童心圆小记者播音主持提升营的老师大华说,今年暑期的播音主持课除了常规的气息、儿歌、口播操等基本功训练外,还增加了户外培训课程,带学员们去体验手工制作藕粉和消防站、妇幼保健院的日常工作,鼓励他们把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贵港日报童心圆小记者2024年暑期综合素质提升营包含 创意写作、播音主持 两大内容,都分别有基础班和提升班。
“老师夸奖我的作文《毛衣》,还在班上当作范文朗读,我觉得再努力点,还能把作文写得更好。”11岁的邓凯允说,她上了两期创意写作班,学到了很多写作技巧,现在能轻松自如地写出满分作文。
与邓凯允同一写作班的黄业玲说,她写的作文《树叶变粉了》也被老师当作范文朗读,同学们都很羡慕她能写出那么好的作文。
创意写作综合素质提升营的小记者,除了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写作训练外,还前往覃塘区叁袋茶原宿乡村旅游区体验采茶、炒茶。拓展阅读
贵港日报童心圆小记者2024年暑期综合素质提升营分 创意写作、播音主持 两大内容,创意写作课程以阅读课、训练课、理论课为主,主要阅读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小记者优秀习作,学习基础写作的情节、结构、描写等,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课程,不断激发学生想象力、提升写作技巧。
播音主持课程以提高青少年口语表达能力为目的,以普通话为基础,以发声训练、气息练习、口部操等为辅助,开设有特色主题课、实践课,旨在培养孩子们语言组织、口头表达、交流沟通、自我展示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