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养殖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记贵港市优秀农业企业广西农垦永新畜牧集团西江牧业有限公司

来源:贵港新闻网-贵港日报作者:记者 易舟琴 通讯员 韦泽华编辑:周礼萍

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事关百姓菜篮子。近年来,我市搭乘数字农业的快车,通过应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推进生猪养殖向数字化、智能化、平台化的高效养殖转变。

今年1月至9月,广西农垦永新畜牧集团西江牧业有限公司出栏生猪达36.8万头,供港澳地区活猪33546头。图为该公司技术人员在检查生猪生长情况。(记者易舟琴摄)

作为我市唯一一家具有两个供港澳活猪饲养场——广西农垦永新畜牧集团西江牧业有限公司,经过70年的发展和变迁,已发展成为国家动物疫病(猪瘟、伪狂犬)净化示范场,广西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五星级),农业农村部、自治区认定的生猪标准化示范场,自治区无非洲猪瘟小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首批国家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是桂中地区和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肉产品生产基地,每年可向港澳地区提供生猪6万头以上,为港澳地区市场的肉食品稳定供应提供有力保障。今年初,西江牧业被评为贵港市2023年度优秀农业企业。

从畜牧分场到牧业公司

西江牧业的前身是广西国营西江农场畜牧分场,为国有控股企业。

建场初期,建成简易茅草猪舍13幢,共4782平方米。当时,畜牧分场从周边地区购回本地猪1500多头,选留500头作为繁殖群,又从自治区畜牧试验站购进外国种公猪约克夏、盘克夏共5头作为与本地母猪“杂交改良”的父本,发展生猪养殖产业。

1972年,畜牧分场开始进行“广西白猪”的新品种猪培育工作,在高级畜牧师陈修文的倡导下,11月在南宁成立“广西白猪育种协作组”。1980年成立广西农垦畜牧研究所。经过杂交阶段、横交固定阶段、新品种形成阶段,历时十余载,终于育成具有健康度高、生长速度快、繁殖性能高等优势的本地新猪种“广西白猪”,为广西的地方品种改良作出了突出贡献。1985年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委组织有关专家鉴定验收,获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

从1984年开始,为了适应市场需要,畜牧分场大量引进瘦肉型种猪,使全部种猪良种化,取得较好经济效益,被自治区外贸部门定为瘦肉型商品猪出口基地,向港澳地区提供瘦肉型商品猪。

2019年,为充分发挥广西农垦集团畜牧产业的优势,成立了西江牧业公司。目前,西江牧业公司年出栏生猪达50万头。

“我市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近圈层,生态资源优势突出,一直是供粤港澳大湾区鲜活农食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自20世纪80年代广西农垦活猪开始供应港澳以来,从未出现过质量安全事故,供应量逐年递增。”西江牧业公司董事长林昌华说。

智能化养殖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

9月20日,在西江牧业万鑫种猪场,通过监控视频可以看到,宽敞明亮、整洁通风的生产区内,“二师兄”们享受着“五星级”的待遇,这些粉白肥壮的生猪不久就将成为市民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相比于以前传统养猪,通过智能化养殖不仅省时省力,还减少了人与猪的直接接触,降低了防疫风险。”万鑫种猪场技术人员杜忠边用手机监控观察猪的进食和饮水情况边介绍。目前,种猪场饲养能繁母猪1.35万头,年可为市场提供种猪2万头、商品猪35万头,产值7.8亿元。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西江牧业的技术人员严格执行供港澳活猪法规、规例及猪场管理制度,做好生产现场表单记录、防疫免疫、疫病防治等工作。

经过精心生产、保育,优质种猪生产的断奶仔猪进入育肥阶段,便“搬家”到了全环境控制的现代化猪舍。猪舍采用钢屋面大跨度、全程空气过滤系统以及全密闭连廊通道衔接设计,引进国际先进的全自动喂料系统,运用自动通风换气、调温以及全漏缝免冲水工艺,使猪舍冬暖夏凉,干净卫生,为生猪生长创造了良好环境。

“我们的生猪实现从猪场到餐桌全程可追溯,所有的生猪耳朵上都配备有‘身份证’,可以清晰记录生猪每天都干了什么。”公司技术人员张扬祖说。检验检疫专家也会隔三差五到猪场“把脉会诊”,从根本上保障了西江牧业供港澳活猪品质安全。

“作为国有企业,我们义不容辞、竭尽所能完成国家交给的任务。”林昌华说,“西江牧业的生猪因肉色鲜红、卖相好、口感细腻等特点,在港澳地区市场一直深受商户青睐。”

西江牧业以供港澳生猪严格质量安全标准引领,以优良繁育体系为基础,以不断创新的生产技术,让“永新源”生猪品牌从国内众多供港澳猪场中脱颖而出,成为港澳地区市民心中的放心品牌,还获得香港食品环境卫生署的高度评价。

严把产品质量关 确保生猪品质安全

9月20日8时许,贵港海关工作人员对一头头膘肥体壮的农垦猪进行严格的检验和检疫。经检验,该批活猪符合供香港、澳门的标准和要求。

“今天供港澳活猪300多头,明天就可以上港澳市民的餐桌……”林昌华说,西江牧业供港澳活猪受到香港澳门市民的青睐,成为了广西供港澳活猪的主力军。

林昌华介绍,西江牧业集合了国内生猪养殖行业在市场、科研、生产、动物营养研究等方面的领军资源,实现了从“农场到餐桌的安全优质猪肉品产业化可追溯体系”,并率先获得GAP(良好农业规范)认证。

每批供港澳活猪在供应前15天,西江牧业就开始申报隔离检疫,备案销售计划。离岸前,销售部人员向贵港海关进行供应申报。申报成功后,贵港海关监管科工作人员来到猪场对供港澳活猪血样进行非洲猪瘟检测。只有检测合格,该猪才能获得出场资格。

作为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西江牧业通过“公司+标准化合同育肥”的产业化合作模式,辐射带动港北、港南、覃塘区等乡镇地区,发展标准化合同育肥合作户30多户,年出栏生猪36万头,产值7.5亿元,增加合作户收入8000多万元,提供200多个就业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