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产业的“领头雁”——记贵港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广西浔翔农牧科技有限公司
“进入鸡舍前要经过雾化消毒室进行1至2分钟的全身消毒,鸡舍属于敏感地带,进去都要经过消毒关卡,以确保生产安全。”2月27日,在广西浔翔农牧科技有限公司位于桂平市紫荆镇白云村的蛋鸡养殖基地,该公司工作人员莫璐仙提醒来访者,进鸡舍时一定要做好消毒,现代化养鸡场养殖密度大,进场消毒必须严格,特别是春季防疫时期,不能有一点疏忽。
当记者走进该基地的现代化鸡舍,只见一排排标准化蛋鸡养殖笼整齐排列,分布在左右两侧,每排都有4层,每层都配有食槽和传送带。自动化喂料系统精准地沿着鸡栏均匀投放饲料到料槽内,一只只蛋鸡竞相啄食。蛋槽内,一枚枚个大饱满的鸡蛋通过输送带不断汇总,运至鸡舍前端排成了满满一面滚动的“蛋墙”,一按开关,排列整齐的新鲜鸡蛋便被输送到了捡拾处,工人们娴熟地分拣、装托、打包、装箱。目前,紫荆镇蛋鸡养殖基地蛋鸡存栏约5万羽,每天产蛋量接近3吨,带动附近村民就业60人。
据悉,广西浔翔农牧科技有限公司于2018年11月成立,投资6000万元,是贵港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桂平市2023年度优秀农业企业,主要产业是蛋鸡养殖,采用2+4+N建设模式,以桂平市厚禄乡蛋鸡养殖基地为中心,辐射带动麻垌镇联保村、罗播乡西村村、油麻镇上余村以及紫荆镇白云村的蛋鸡养殖产业发展,在石龙镇基地打造村集体经济示范产业园,共带动33个村集体经济共同参与。
“公司养的鸡选用的是优良品种,从温度控制、饲料投喂到疾病防控,都有专人把控,基地的喂料、除粪都是机械化。”莫璐仙说,公司的蛋鸡养殖基地全部采用自动供料、供水、机械清粪、机械输送鸡蛋等高效养殖新模式,实行全封闭养殖管理。会针对不同的场景和一线生产人员进行防疫消毒,最大程度降低人员活动造成蛋鸡应激反应及疾病风险。特别是饲料,都是公司自己搭配的,以玉米、豆粕、米糠等原粮喂养,并添加人类食品级的营养成分、微量元素、食品添加剂等,极大提升了养殖效率,确保蛋鸡稳产高产。
莫璐仙表示,高密度、小区化、全进全出的先进饲养模式让土地利用率提高3倍以上,减少了劳动力80%以上。高度的自动化程度,保证了每一个养殖区内都是同一品种、同一日龄的蛋鸡,不仅提高饲养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还有效预防疫病。
该公司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不忘带动农民创收、增收,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脱贫户”的养殖经营模式,以合作社为投资主体,通过资金入股方式参与到基地蛋鸡养殖产业中,依托示范区龙头企业的技术,销售优势,采取“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模式,带动周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民共同参与。
该公司充分发挥贵港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调动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新农人”等经营主体生产积极性,培育了一批蛋鸡产业领域的乡村振兴“领头雁”,充分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以产业振兴引领乡村全面振兴。并通过石龙镇政府和周边同村办的合作社合作,带动农户和脱贫户积极参与家禽养殖产业,使每人年均增收4000元以上。该公司每年支付劳务工资200万元,带动附近村民120多人就业增收,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村民持续稳定增收、农村集体经济壮大提供坚实有力的产业保障。
“相比传统的养鸡方式,我们的机械全自动化模式为蛋鸡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管理起来很方便。”莫璐仙说。目前,该公司实现存栏规模100万羽,日均产蛋90万枚,年产值7000万元,拥有注册商标“延寿谷”,自有品牌“咕凤翔”,产品畅销广东、广西、贵州及粤港澳大湾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作为劳动、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该公司积极学习采用各种先进农业技术,向科技要效益,与科研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利用科研单位的智力资源助力农业产业发展。还与广西农科院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积极引进人才和培训内部员工,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增强公司自身的科技实力。
“我们十分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控制农业自身的污染,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鸡舍粪便处理设备配套到位,粪带自动排放,集中拉走。下一步,我们将建设属于自己的有机肥厂,将鸡粪转化成有机化合肥料,实现粪污‘零排放’。”莫璐仙说,该公司作为一家有情怀、有责任的市级龙头企业,始终把履行社会责任,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作为使命担当。
广西浔翔农牧科技有限公司位于桂平市紫荆镇白云村的蛋鸡养殖基地,蛋鸡存栏约5万只,每天产蛋量接近3吨,带动附近村民60人就业。图为该公司工人在把鸡蛋进行分拣和装托。(记者易舟琴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