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出海正当时 勇立潮头敢为先——记贵港市2023年度优秀工业企业广西西江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位于市产业园区石卡园的广西西江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拥有二级Ⅱ类钢质一般船舶生产条件资质的大型船舶设计及制造企业,年平均提供就业岗位超400个。2023年,该公司申报开工造船109艘,完成交付60艘。图为2月2日,广西西江重工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现场一角。(记者易舟琴 通讯员韦明柳摄影报道)
2月4日,郁江之畔风疾水冷,透着深冬时节的阵阵寒意,而位于市产业园区石卡园的广西西江重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西江重工),却是一番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一艘艘正在建造的巨轮静卧在造船平台上,如群龙列阵,随时准备遨游江海。
当天,记者走进西江重工厂区内,只见造船平台机器轰鸣、焊花飞溅,高27米、跨度60米的门吊正在将一个个船体分段吊进船坞;弧光闪闪,几位工人戴着护目镜,拿着电焊枪,正在进行船体装备焊接;船体总长79.9米、型宽15.6米的14号船已展露雄姿,江上汽笛声声,往来的船只似乎在欢迎这即将入列的伙伴……
“工人们正在为今年的第13艘船的下水工作紧锣密鼓地准备。这艘船成功下水后,春节前的下水计划就全部完成。”西江重工总经理助理韦明柳说。目前,西江重工有41艘正在建造的货船依次排列在船台上;水中25艘已建造完毕的船只,待调试后即将交付;新接的泥驳船改造订单,改造船体已运达厂区,计划春节后开工,节后各项开工准备工作已有序完成。
据悉,西江重工顺应广西“打造西江亿吨黄金水道,促进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的战略规划于2012年成立,沿江岸线长630米,共有船台位69个,拥有万吨级干船坞一座、举力1000 吨浮船坞一座;100 吨、50 吨龙门吊各一座,25 吨、10 吨龙门吊各两座,年造船能力达150艘新造内河船舶,年修理船舶能力30~50 艘,年生产钢结构的能力(公路桥梁、水利设备、水运枢纽等钢结构)2万吨,是一家拥有二级Ⅱ类钢质一般船舶生产条件资质的大型船舶设计及制造企业。目前,西江重工已连续三年创造工业产值超亿元、年平均提供就业岗位超400个。
西江重工秉承“创新、务实、高效”的核心价值观,借势于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的国家战略,充分利用西江现代水运物流体系资源、资金和广西LNG动力船舶建造、改造领域拥有的技术等方面的优势,组建以西江重工为依托单位的贵港市新能源船舶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以LNG动力船舶新建和改造为主要发展方向,抓住各项针对内河LNG动力船舶政策的出台及落地的大好机遇,以市场为导向,合理规划业务,重点研究与制造LNG单燃料动力船、柴油动力船、工程船、油趸船及其他特种作业船舶,采用现代船舶制造技术及管理体系提高市场竞争力,以“气化西江、绿色西江、富裕西江”为使命,将公司打造成为西江流域“绿色+智能”的新型船舶制造基地,助推地方和西江经济带的发展。
韦明柳介绍,西江重工系统掌握了LNG燃料动力船舶核心技术,主抓LNG燃料动力内河船舶的研发及建造,是集研发、设计、制造、售后服务于一体的LNG燃料船舶制造的领军企业。成立后共开展了37艘1650吨~5000吨载重吨的LNG动力船舶的建造及改造,其中改造的3000吨级LNG燃料动力船为广西区内首次改造产品。2023年4月,由西江重工建造的广西内河5000吨级首艘“中海运9955”纯LNG动力集散两用船顺利下水。
“创新始终是西江重工发展的关键词,很多项目中都体现了公司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不懈探索与追求。”韦明柳说。针对船用LNG汽化系统无法适应冬季低温环境、LNG供给管道系统后期泄露检测维护困难、船舶建造台架材料损耗率过高等行业级工程难题,西江重工自主攻克系列核心技术,研发了《一种基于船舶起货设备的悬停辅助机构》《一种应用于低温环境的船舶LNG汽化系统及应用方法》《一种船舶建造胎架高度调节装置》《一种LNG动力船双壁管外管连接结构》等多项专利,支撑重点工程建设。
韦明柳介绍,2022年8月28日,西部陆海新通道骨干工程平陆运河正式开工建设。西江重工充分认识平陆运河建设及开通后的战略意义,抓住大好发展机遇,积极参与由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组织的平陆运河示范船研发工作,推动西江船舶产业绿色发展及应用,助推平陆运河建设运营,为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打造西江黄金水道升级版建设贡献“绿色”力量。
西江重工致力于打造技术领先的装备制造企业,积极推动船舶全生命周期服务理念,提升产业链竞争力,围绕国家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积极开拓替代能源等新装备制造和产品升级,率先倡导并探索智能建造的新模式,致力于推动产品优化升级,向“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发展。
“去年公司申报开工造船109艘,完成交付60艘,其中新能源船舶10艘。今年已接到30艘船订单,造价从500万元到1300万元不等,订单已排到今年年底,总额达1.8亿元。”韦明柳说。除船舶建造业务外,西江重工还可以承接重型钢结构项目,公司曾经承接的项目有大藤峡浮式检修门、大藤峡水利枢纽坝下交通钢箱拱桥等。
站在江边放眼望去,一艘已经下水的5000吨级“巨无霸”货船挺立身姿,气势恢宏。据介绍,2024年,西江重工新开工船舶2艘,计1万载重吨;在建船舶41艘,计18万载重吨;已下水船舶13艘,计5.5万载重吨。目前,公司在手船舶订单30艘,计13万载重吨,其中今年新接订单22艘,计9.5万载重吨,另有意向订单15艘,计6万载重吨。西江重工造船,可谓是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近年来,西江重工先后荣获贵港市复工复产十佳工业企业、覃塘区年度优秀工业企业、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四批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贵港市2023年度优秀工业企业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