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知识产权转化 实现科技强农惠农——记2023年“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史丹利化肥贵港有限公司

来源:贵港新闻网-贵港日报作者:记者易舟琴编辑:何美凡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2023年新一批及通过复核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和优势企业,史丹利化肥贵港有限公司榜上有名,荣获“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称号。

1月11日,记者走进史丹利化肥贵港有限公司,只见生产车间一片忙碌,公司的高塔熔体造粒复混肥、曼海姆硫酸钾等生产线都在不停运作中。

史丹利化肥贵港有限公司总投资 2.2 亿元,是一家专业从事复合肥生产及销售的企业,年产能54万吨。图为 1 月 11 日,该公司研发中心的工作人员正在进行微量元素的检测。(记者易舟琴摄)

“‘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是经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核批准的,技术创新能力强、知识产权综合竞争优势突出,具有行业示范引领作用的企业,是国家给予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最高荣誉和评价。获得这项荣誉标志着我们公司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取得了新突破、迈上新台阶。”史丹利化肥贵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奚富值对记者说。

史丹利化肥贵港有限公司是史丹利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于2008年3月成立,总投资2.2亿元,年产能54万吨,建设有1条20万吨高塔熔体造粒复混肥生产线、2条15万吨滚筒转鼓造粒生产线、4条1万吨曼海姆硫酸钾生产线及办公生活配套设施,是一家专业从事复合肥生产及销售的企业。

近年来,该公司始终坚持科技创新引领,注重知识产权工作建设,持续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提升知识产权管理能力,推进知识产权工作健康发展。在知识产权创造过程中,为严把知识产权的产出质量,进行知识产权风险防范,建立了知识产权管理控制程序、商标管理、知识产权风险预警及规避控制程序、研发人员参与学术活动管理制度等十余项制度。加强与高端知识产权机构的交流,邀请国内知名知识产权专家开展知识产权专题讲座,激发全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有效提升技术人员专利培育、挖掘能力。

“以前是我们生产什么,农民用什么。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之后,是农民需要什么,我们生产什么。”奚富值说,这对公司在产品研发上推出专用肥料、对生产工艺控制能力的要求就更高了。该公司与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科学院、广西化工院等多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因地制宜推出不同配方的新型肥料。传统复合肥的单条生产线产能20万吨,新型肥料单条生产线产能则在1万吨至2万吨,规模小,但生产工序更为复杂。这就决定了新型肥料生产设备成本投入更高。“化肥行业本身也有特殊性,农产品价格受国家宏观政策和市场环境影响,价格变化直接影响农民的种植意愿。”奚富值称,既要保证化肥产品价格的可接受程度,又要保证效果好。

在史丹利南方经作物肥研发中心,工作人员正在进行微量元素的检测。“我们需要把要检测的元素提取出来,经过过滤,再打到仪器里进行自动检测,判定微量元素的使用量。”工作人员说,在农业生产中,按配方施肥技术的要求,正确分析不同作物需肥特性,掌握不同土壤状况和专用肥养分释放相关特点,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农作物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要规律,调整和更新化肥产业的产品,对促进作物增产、农业增效和减少环境风险等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除此之外,史丹利还有一项“为土壤诊治”的服务——蚯蚓测土实验室免费为种植户进行土壤样本检测分析,结合作物生长情况,给出专门的施肥方案,还会派出技术人员进行指导。

奚富值说,实验室对南方土壤进行检测分析出,由于南方多雨,易造成土壤缺钙,所以公司和多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力研制出矿源生物有机肥以及出幼果期、膨大期和着色期的补钙肥,改良土壤,加深耕作层,既能提高肥料利用率,又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从而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以火龙果为例,该公司的实验人员专门到火龙果基地检测土壤,并对其生长规律、种植规律、施肥规律、种植管理技术等经过一系列考量,摸索出火龙果在不同时期所需肥料的养分规律,并研发出相应的缓释肥,使肥料分解的速率刚好和火龙果的生长时间匹配,达到一个长效的作用,使种植出来的火龙果甜度提高、产量和品质得到提升。

近几年,我市种植当归、藿香、艾草等中草药的农户逐渐增加,该公司瞄准中草药市场,决定研发一种各种中草药都能用的肥料。“野生中药材资源日益稀缺,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现在的中草药多数为人工种植,从野生到种植,中药材品质如何保障?我们就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产量的问题,一个是药效的问题。我们要在药效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把产量提上去。”奚富值说,经过反复探索和实验,该公司研发出一种中草药通用型肥料解决了这些难题,让种植户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该公司坚持自主创新、走产学研相结合发展道路,以“人才+平台+项目”为载体,实施以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鼓励发明创造为支撑的科技创新机制,形成集科技创新、产品研发、成果转化、资源共享、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功能性作物专用肥产业发展新动能。目前,该公司已完成水稻、桉树、柑橘、甘蔗、火龙果等专用肥的研发和推广,其中“全营养当归海藻肥20-10-21”“纯硫基全水溶滴灌肥16-5-30”“花生专用海藻肥17-17-17”获得国家绿色设计产品称号。目前,该公司拥有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还有2项发明专利正在申请中,预计每年有1个发明专利申请的递增。该公司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的创造和保护,通过持续的科技创新和研发投入,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产权成果,“全营养型当归专用海藻肥”“高钾蓝花生专用肥”新产品获得了国家绿色设计产品、广西优秀新产品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