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三十载 奋楫扬帆再出发——贵港甘化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制改制三十周年发展综述
三十年风雨兼程,三十年砥砺奋进。今年10月28日,是贵港甘化股份有限公司30周年暨甘化集团成立25周年纪念日。回望来时的路,甘化集团从艰苦立业,到求变破局,从躬耕制糖事业,到多元产业蓬勃发展,以一次次成长蜕变,绘出专精特新“成长画卷”,公司资产规模、经营效益、治理能力、综合实力迈上了新台阶,走出了一条企业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双赢的奋进之路。
三十载沧桑巨变,如今,该公司已发展成为日榨甘蔗5000吨以上和年产“山兰花”白砂糖8万吨、食用酒精2万吨的中型综合企业。近年来,该公司先后荣获广西工业经济效益百强企业、自治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广西农产品加工100强企业、广西“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广西绿色工厂、贵港市科技创新平台、贵港市“工业高质量发展优秀企业”、贵港市“优秀工业企业”、贵港市“优秀农业企业”等称号。2023年,该公司成功创建全国蔗糖行业首家“广西甘蔗糖业资源高值利用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创建的覃塘区甜美甘蔗产业示范区被评为广西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
贵港甘化股份有限公司获得多项荣誉。(记者姜佳坤摄)
改革先锋 股份改制焕发生机
贵港甘化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建于1976年8月的贵县覃塘糖厂,当时每天榨甘蔗500吨。1993年10月,覃塘糖厂经股份制改造,将厂名更改为“贵港甘化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制改革使公司实现资产重组,激发了员工的智慧和热情。改制后的第一年就实现扭亏为盈。1997年,贵港甘化股份有限公司再次迎来了重大改革,企业变身为民营企业,员工实行身份置换,开启新的征程。
甘化党委集体朗诵 《甘化三十年》。(记者黄远会摄)
三十年弹指一挥间。贵港甘化股份有限公司伴随改革开放的历史大潮,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厂区厂房、生产设备、日榨能力均与时俱进。该公司生产的“山兰花”牌白砂糖,连续30年深获市场客户青睐,“山兰花”牌食用酒精获得国家轻工总会授予优良证书,多次荣获国家糖业监督检测中心颁发的“产品质量优良奖”,在业内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公司的经营效益排在全区前列,是我市的纳税大户,为我市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多元蓝图 集团发展迈向新高峰
贵港甘化股份有限公司在充分发挥蔗糖资源优势,做好做强制糖产业的同时,积极发展多元产业。改制后的第一年,建起了1000立方米的蔗渣碎粒板厂,第二年投资建设年产15万吨立窑水泥生产线——贵港市甘化港鑫水泥有限公司,第四年投资成立我市第一家出租车公司——广西贵港甘化出租车有限公司。
1998年,组建广西甘化集团有限公司,并调整产业结构,打造了恒运通纤维板、甘化商贸城、绿岛房地产一个又一个行业标杆,奠定了以制糖业为龙头,以房地产和林板产业为辅的多元化经营模式,形成了集建筑、商业、服务业于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呈现出多种产业齐头并进的良好发展局面。该公司利用多元发展平台实现资源的积累后,不忘初心,再次利用第二、第三产业的优势反哺糖业发展壮大。
甜蜜事业 引领农业新发展
走进覃塘区覃塘街道周村,映入眼帘的是郁郁葱葱、迎风摇曳的甘蔗林。甘蔗种植大户郑锦华笑着告诉记者,得益于政府和企业的大力扶持,种植甘蔗有多项补贴,他从当初的30亩扩种到现在的588亩,收入逐年增加,生活越过越红火。在该公司的蔗区还有很多这样的农户,他们纷纷改种起了甘蔗,并享受到了良种补贴、改扩种蔗补贴、机耕补贴等各项补贴,一亩地最多可获取1480元补贴。
“一根甘蔗两头甜”,一头连着蔗农,一头连着制糖企业。从2014年开始,该公司积极响应自治区的号召,在覃塘街道周村、樟木镇显滕村等地流转承包土地,按照标准进行双高基地建设。目前,建设双高基地4万多亩,基地实现了经营规模化、生产机械化、种植良种化、水利现代化。公司把蔗区作为“第一车间”,通过把蔗区内的经济能人发展成种植大户,带动了一批蔗农发家致富。目前,该公司蔗区拥有规模种植户近200户。
贵港甘化股份有限公司建成4万亩高产高糖糖料蔗基地。(记者蒙思婷摄)
为扩大蔗区面积,该公司创建覃塘区甜美甘蔗产业示范区,采用种植繁育一体化、农业管理现代化等手段,引领甘蔗种植技术科学化、现代化、数字化,推动甘蔗种植高质量发展。该公司管辖的蔗区内有5个自治区级甘蔗良种繁育基地,两个甘蔗脱毒、健康种茎标准化工厂,每年能满足2万多亩蔗种需求。创新建立“糖厂+基地+农户”生产模式,推动下属制糖工厂与蔗农签订糖料蔗购销合同,以契约形式明确企业和蔗农的权利义务。该公司与蔗农的订单签订率达97%,直接带动蔗区约3078户农户种植甘蔗8万多亩。今年,覃塘区甜美甘蔗产业示范区被评为广西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
为确保广大蔗农稳步增收,近10年来,贵港甘化股份有限公司累计投入680万元维修蔗区道路2100公里,投入机耕、蔗种、肥料、灌溉补贴共计约6160万元,垫支农资约14560万元,开展甘蔗高产栽培技术培训班80次,有效带动农民种蔗增收,受益脱贫户1500余户,进一步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
创新致远 开拓产业新生态
科技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驱动力,作为广西本土创新驱动的制糖企业,该公司立足于甘蔗糖业资源,加大科研创新力度,努力推动糖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该公司与广西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广西科学院、广西农业科学院等高校院所开展广泛合作,围绕糖业“卡脖子”难题进行联合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近五年,该公司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广西创新驱动发展专项1项、“十四五”广西糖料蔗科技重大专项2项以及广西科技开发项目2项。近三年申请专利12件,引进转化专利8件。
贵港甘化股份有限公司自动化生产——糖仓码垛系统。
延伸甘蔗产业链、提高产业附加值,是促进糖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2019年,该公司在引进广西大学6项发明专利基础上进行二次创新,建成国内首家基于陶瓷膜过滤技术的块状红糖标准化生产线,该生产线生产的膜法红糖通过香港优质“正”印认证,产品附加值是白砂糖的2—3倍,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2020年,该公司联合广西大学突破多项关键技术,建成国内首条甘蔗水中试生产线,生产出来的甘蔗水被列为第五届中国—东盟糖业博览会开幕式专用水。该中试生产线的建成,验证了甘蔗水工业生产的可行性,按该厂年甘蔗榨量核算,每年可多产甘蔗水约4亿瓶,新增产值10亿元。目前,该公司年产万吨甘蔗水生产线正有序筹建,预计2024年5月正式投产。
贵港甘化股份有限公司大力推广糖料蔗生产耕、种、管、收各环节实现机械化。(记者蒙思婷摄)
此外,该公司聚焦消费者对甘蔗糖的新需求,开发了低GI天然糖、甘蔗多酚红糖、元气小红汤、元气小姜汤等一系列贴合市场需求的创新产品,受到消费者的广泛青睐。
心怀感恩 责任使命齐发力
“我们逢年过节都能收到公司发放的各类福利,为公司点赞。”在岗30年的职工苏中波笑着说道。
履行社会责任从关爱员工开始。多年来。贵港甘化股份有限公司的领导班子满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始终坚持“发展为了员工,发展依靠员工,发展成果与员工共享”的理念,把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与创造员工高质量生活有机结合,从员工的吃住行,到员工子女的出生、就学,一项项惠及员工的政策接连出台,一笔笔支出相继落地,不断提升了员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甘化党委为优秀员工颁发坚韧担当奖。(记者黄远会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该公司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活跃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第一线。该公司每年自觉购买助农产品作为员工福利发放。2021年,在全市“千企联千村 共建新农村”活动中,该公司捐款52万元参与乡村振兴建设。2022年,该公司在樟木镇投入100万元成立了“甘化励志奖学金”,在未来10年将资助一批家庭困难学子圆梦。
贵港甘化股份有限公司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多次捐资助学。
该公司始终心怀家国,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连续三年在自治区工信厅的组织下,发布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2021年,该公司成立广西甘化糖业基金会,今年,该基金会共捐助80.89万元和价值6900元的物资用于支持公益事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新冠疫情防控期间,该公司向市人民政府、百色市人民政府、覃塘区人民政府、百色市右江区人民政府和北海市红十字会捐赠消毒酒精,累计捐赠酒精62吨,公司捐赠现金20万元,公司全体党员自发捐款6680元。近五年来,甘化集团及其子公司对外捐资捐物累计价值331万元。
凝心聚力 扬帆笃信谱新篇
在贵港甘化股份有限公司工作6年的杨凡,作为制糖工人的后代,他见证了公司走过的风风雨雨。他的父亲曾是公司的制糖工人。如今,父亲退休了,他接过父亲的担子,继续为公司做贡献。多年来,一代又一代像杨凡这样的甘化人,他们以厂为家,立足岗位,艰苦奋斗,同心拼搏,成就了公司今天的辉煌。
殷殷初心如磐,时代答卷常新。对甘化人来说,把推动公司发展根植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事业之中,是新征程永葆初心的实际行动,更是激励他们创新奋进、奋勇争先的不竭动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前途一片光明,但脚下的路不会一马平川,贵港甘化股份有限公司将用前30年的光,照亮建设“股权结构更佳、产业结构更优、管理效能更高、治理体系更严、科技创新更实、党建管理更强”的新时代奋进路,勇敢奔赴“十四五”战略目标,争做经济发展顶梁柱、改革创新排头兵、共同富裕践行者,想在深处、干在实处、落在细处,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甘化力量。
贵港甘化股份有限公司延长甘蔗产业链,创新开发系列产品。